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增强中国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河海大学“古韵今传,泥韵匠心”文化传承实践团于8月12日至13日前往家乡“中国泥人之乡”江苏无锡开展调研实践,体验泥人文化的魅力。
无锡博物探泥韵,青年共学承古情
无锡,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更以独特的泥人艺术而享誉中外。无锡博物院,汇聚吴地文化精髓,特色展示惠山泥人艺术,传承千年工艺,让传统泥塑焕发新彩。
8月12日实践团踏入了无锡博物院的大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泥人文化学习之旅。在博物馆内,成员们被“泥塑雅韵——惠山泥人艺术展”深深吸引。展览中,各式各样的泥人作品琳琅满目,从憨态可掬的“大阿福”到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泥人艺术的独特魅力。成员们纷纷驻足观赏,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对泥人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此次无锡博物院之旅,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领略了泥人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投身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泥人工厂,共续文化薪火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泥人制作体验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泥人艺术。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们在泥人厂师傅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泥人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从捏制到上色,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此过程中,成员们还了解到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用模型印制,阴干后加彩绘。细货,则是仿戏曲人物造型纯手工捏塑的泥人,相较于粗货,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了解了泥人制作的技艺精髓,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实践团成员开始动手尝试制作泥人。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从最基本的捏泥巴开始,逐渐掌握了泥人制作的基本技巧,制作了较为简单的动物造型。在此过程中,师傅还为成员们讲解了“捏塑十八法”(印、捏、捋、包、拉、推、摘、挌、滚、捻、搓、捺、扳、剪、挑、镶、拍、戳)和“彩绘七法”(搨、塗、勾、点、掸、晕、刷)。
此次泥人制作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探秘“泥砂艺匠”,对话非遗大师
8月13日,实践团前往“泥砂艺匠”工作室进行实践调研,并有幸对国“惠山泥人”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国登先生进行了深入采访。在工作室内,一件件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惠山泥人作品映入眼帘,它们或憨态可掬,或灵动飘逸,无不展现出吴国登先生对泥塑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在采访中,吴国登先生发表了其对惠山泥人目前的市场价值和定位的独特见解,以及阐明了“惠山泥人”与天津“泥人张”的区别。他强调,为了适应潮流,适应市场,也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泥人文化,需要对惠山泥人的传统形象进行合理地创新。同时,惠山泥人不仅是无锡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去传承和发展。
对于此次实践学习,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本次实践不仅给了实践团成员一个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广阔平台,让大家对惠山泥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让保护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泥人文化不仅是无锡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未来,实践团也将与更多文化机构持续深化暑期实践共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进大众,在世人心中播下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种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7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