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色基础建设”,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水文功能。近年来,随着“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和“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减缓解决方案”理念的逐步深入,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效逐渐凸显出来。为了对我国湿地状况和保护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2024年7月8日,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省石首市麋鹿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保护区面积15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野化麋鹿及其栖息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截至2024年,保护区内的麋鹿数量已超过1600余头,并建成了江北杨波坦、兔儿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个野生种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之一,麋鹿的体型非常庞大,雄性麋鹿均有壮观的鹿角。这些鹿角是由特殊的组织生长而成,在每年的生长季节里会不断增长和脱落。鹿角不仅用于争夺配偶权利和领地,还用于夏季的炎热天气中散热。麋鹿喜好沼泽湿地生境,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夏季求偶发情,比其它大多数鹿类都早一个季度。
当地保护区的负责人介绍,昔日保护区曾深陷村民与麋鹿之间微妙且紧张的共存困境。在没有围栏防护的日子里,捕猎事件与冲突屡见不鲜,不幸有麋鹿误入村民居所遭遇不测,而涉事村民也因此承受了法律的严惩。然而,时至今日,保护区经过精心规划与坚固围栏的设立,加之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飞跃性增强,这片区域已转变为麋鹿自由奔跑的乐园。更为贴心的是,保护区内还特意种植了玉米等作物,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带队老师王伟老师与操瑜老师为队员们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内矗立的通量塔,该塔利用先进的仪器与传感器,不间断地监测特定高度空气层的风速、大气压力、二氧化碳及甲烷浓度,并每月汇总分析数据,精确计算出区域内植物固定的碳量,为生态保护策略的制定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保护区内还设立了永久性样方,通过将其与邻近自然区域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麋鹿种群对保护区内植被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
通过对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走访发现,在当地保护区工作人员与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该区以野生麋鹿种群及其自然环境就地保护为核心,重引麋鹿,建设了故道浅水区到沿岸洲滩淡水生态系统,同时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合作,大大增强了保护区的建设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