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为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7月13日,南京财经大学“兰新惠质”兴乡实践队前往莲云乡瞻仰革命烈士吴凤潮的墓碑,并与烈士后代进行深入谈话,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以身殉国的红色精神。
图为“吴凤潮烈士之墓” 政府立碑。通讯员 卢思琦 摄
实践队员踏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了纪念吴凤潮烈士的石碑前。队员凝望着立在地上的石碑。石碑虽屹立已久,金色字体仍熠熠生辉,正如几十年前的革命精神至今仍永垂不朽。烈士后代向队员们介绍道:“先辈吴凤潮生于 1894 年,是硃屋乡双硃行政组长。由于苦于国民党的侵扰压迫,经常召集族人及热血乡民夜里到吴氏家庙秘密开会,号召族人和民众打倒反动派纸老虎。有时还以到甘露庵拜菩萨为名做掩护到甘露庵开会研究,积极参加皖西人民自卫军,以吴氏家庙为秘密联络点。”刘邓大军挺进岳西后,吴氏家庙也一度成为红军临时住所和伤员疗养所。期间,刘昌毅曾对吴凤潮的行动表示肯定并作出指示。吴凤潮积极发动族人筹措物资供给,并鼓励诸多有为青年参军,壮大了刘邓大军,在军民团结解放战争中做出了一定贡献。1947 年底某夜,吴凤潮与曹升材、王成明、余炳南等农会为首人正在吴氏家庙秘商时,不幸被早就盯伏的特务捉去。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吴凤潮凛然不屈,最终在衙前伪府坐牢迫害致死。当村民了解到吴凤潮的英勇事迹之后,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奔走,呼吁政府给予吴凤潮应有的荣誉。他们的呼声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政府深感吴凤潮的英勇牺牲应当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人民的缅怀,因此,政府正式追封吴凤潮为烈士,以表彰其不朽的贡献和崇高的精神。
听罢烈士后代的深情讲述,实践队员们仿佛看到几十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组建武装力量、号召族人与民众打倒反动派,以及积极地为共产党筹集物资的身影。此刻,队员们齐站在一旁默哀,表达了对烈士的无限缅怀。沉默中,他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烈士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份默哀,不仅是对烈士的哀悼,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烈士精神的崇高敬意。默哀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内化烈士的英勇、坚韧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深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方能更好前行,让烈士之光照亮新时代征程。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先烈后代讲述先辈事迹。通讯员 王丹摄
随后,实践队队员与烈士后代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这位烈士的后代抚今追昔,感叹革命之路艰难曲折,赞扬先辈不求回报的付出,敬仰先辈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我们都认为奉献社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包括我的父亲如今也在做无偿的工作。”他坚定且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在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家族的故事与传承的精神之后,立在地上的那块碑远不仅仅是悼念之碑,更是一座纪念革命烈士吴凤潮的精神丰碑,也更是一座继承众多革命仁人志士的精神丰碑。莲花乡路途崎岖,途中出现了一些小意外:队员们乘坐的车陷进山路的土坑,幸得周围村民相助才将车抬起。如此画面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村民们热情帮扶,众志成城的场景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革命战争时期,万千热血与忠骨汇聚起来,才得以铸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永恒的榜样,也让后人铭记那段光辉而艰辛的历史。
图为村民与实践队成员一齐抬车的场景。通讯员 张佳丽 摄
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兰新惠质”兴乡实践队以实地探访,深刻悼念的形式追思先烈、致敬英雄,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在这片45平方千米的莲云乡土地上,每一寸都燃烧着新生代的信仰,每一颗心都灼热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莲花乡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孕育着勃勃的生机。这里的人民,继承了先烈的遗志,正以坚定的步伐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0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