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下三乡(感悟稿)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何雨洁

安徽学子下三乡:访红色旧址,传革命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地方调研考察,都要瞻仰革命圣地,红色遗址遗迹,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响应主席的号召,学习历史,缅怀先烈,同时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红色地点实践队”于7月19日前往六安市独山红军街六霍起义纪念馆展开实践调研。

在本次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结果,在网上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对本次活动要去的纪念馆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到关于这个纪念馆更多的信息与资料。六霍起义纪念馆位于苏维埃城东大门北侧,为徽式四合院内走廊仿古建筑,分为暗夜曙光、六霍风雷、星火闪耀三个展厅。六霍起义纪念塔于2000年在独山拦山头兴建,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塔体汉白玉宝剑部分高19.29米,象征着独山暴动发生于1929年,纪念塔总高度为21米,寓意光荣的老区人民胜利迈入21世纪。

图为独山红军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雨洁 摄

当我们站在那些庄严而肃穆的革命遗址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的宝塔山下,再到西柏坡的指挥所前,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故事。这些红色地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庄严肃穆的氛围立刻包围了我们。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驻足凝视,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我们边看边思考,不时驻足学习,追忆抗战时期英勇先烈的艰苦卓绝,体会中华儿女的艰辛不易,与历史进行一场“心灵对话”。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英勇的斗争,让我们深受震撼!

图为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欣 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立志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感慨与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决心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个人的感受尤为深刻。站在那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先烈们英勇奋斗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坚定的誓言。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并时刻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随着夕阳西下,我们的实践之旅也圆满结束。这次红色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感悟良多。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不断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但这份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通讯员 何雨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捐书仪式

2023年7月17日,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在南雅村共同见证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捐书仪式。这个仪式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慷慨的捐赠行为,更蕴含……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南雅捐书活动

南雅捐书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且落实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传承传统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南雅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了传承、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提升南雅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2023年7月20日上……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索传统文化瑰宝

探索传统文化瑰宝党的二十大强调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可以深入了解南雅镇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编箩筐这一传统手工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寻传统手工艺

探寻传统手工艺2023年7月19日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实践团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开始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探寻。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在重新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生……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领悟传统编织

领悟传统编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做好传承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滋养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寻传统文化

探寻传统文化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7月1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与南雅镇工作人员前往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社区基层干部党员访谈

社区基层干部访谈2023年7月20日下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前往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社区服务中心对其基层干部进行……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滴娃 返回母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大学名称]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天回到高中母校,看到熟悉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和朝气蓬勃的你…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近日,在我们温馨的宿舍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废物利用大变身”活动如同一颗创意的火种,悄然点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最新发布

大学生社会实践:用行动诠释担当
2024年8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菌行天下,共筑未来”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们积极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关注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
校园文学:他
在那片被知识光芒照耀的大学校园里,奋斗是一首永不落幕的青春赞歌,它激荡在每一个追梦人的心田,绘就了一幅幅关于成长与突破的壮丽画卷。他,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了这…
走进村民身边,调研实际情况
在对村庄有了一定了解过后,实践队员深入村民身边了解情况,在村民的口中实践队员得知,小岭村是远近闻名的“猪头肉加工专业村”,其主要特色是售卖加工制作的“猪头肉冻”,猪头肉的来源大多是靠附近的县城…
南师大外院“青言青语 阅智阅心”实践团队七月活动:红领巾心向党 养正气淬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及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师大外院团课淬思想…
咸宁三下乡|走进黄鹤楼,感悟匠心之道
在2024年7月7日这个盛夏时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们趁着夏日余韵,莅临咸宁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考察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志愿者们走出校门,深度挖掘传统…
佛大三下乡队伍携手石潭镇,共绘“研学小镇”新画卷
在夏日的热烈阳光下,来自佛山大学的三下乡队伍“探夏沁闻”实践团怀揣着梦想与激情,于7月8日至7月21日间深入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白湾基层,助力当地打造“研学小镇”特色品牌,用知识和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
感革命精神,传红色之光
感革命精神,传红色之光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8月1日,在这个建军97周年的日子里,皖江工学院红“飘带”实践队到达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寻访红色遗址的过程中,我…
安徽学子三下乡:捍卫英烈荣光 传承民族精神
安徽学子三下乡:捍卫英烈荣光传承民族精神中国青年网舒城7月15日电(通讯员胡迎春)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这75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
投身基层治理,绽放青春风采
临沂市莒南县,2024年8月6日电,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日,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为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现状,提高自身社会实…
临沭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新经济
中国青年网遵义7月29日电(通讯员冉思媛)临沭县素来有柳编之都的说法,柳编是当地赖以生存的特色产业。它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临沭柳编有着近1400年的传承历史,其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初年。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