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绢花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为了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2024年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前往曲阜市鲁城街道大庄绢花文化园参观访问,感受绢花独特的制作工艺,体会非遗传承的意义所在。
穿过嘈杂的市区,走过僻静的田野,实践队员终于找到了大庄绢花文化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工作台,上面摆满了各种制作工具和半成品,一位老师傅手法熟练地操作着刻刀、胶棒等工具,将一块块丝绸剪裁成各种形状的花瓣和叶子,再精巧的压制在一起,这位老师傅便是曲阜大庄绢花标志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祥冬。
看着满屋子的绢花,实践队员们的好奇心越来越浓重。在张祥东老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解了各种类型的绢花。 据张祥冬老先生介绍:传统绢花的主要材质有绸、绫、缎、麻、绒、布,绢花的工艺十分复杂,有选料、上浆、染色、窝瓣、烘干、定型、粘花、组枝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细致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张老先生还特别强调:“每一朵绢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个师傅制作的两朵绢花,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 这种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魅力,正是大庄绢花得以传承的原因。
除了精湛的制作工艺,大庄绢花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张祥冬老先生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大庄绢花中的“大庄”便是曲阜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它在北宋初期是仙源县城西一个较大的村庄,因此称为大庄,村庄一直沿用至今。明朝权相严嵩的孙女下嫁给孔子64代孙孔尚贤后在大庄置地百亩设花卉养花供孔府摆设和夫人小姐插戴,受皇宫陈设和宫女冠带装束的影响,又派人去北京学艺,这便是大庄绢花的由来。大庄绢花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它蕴含着大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师傅们还将自己的情感和寓意融入其中,使得每一朵绢花都具有了独特的故事和情感寄托。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逐渐缩小,大庄绢花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传承和保护大庄绢花,张祥冬老先生创新性的对大庄绢花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他将普通的中性笔改造成绢花的底座,用几个小小的工具将绢花的花瓣压合在一起,将绢花的制作过程简单化。 使得“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可以轻松学会制作绢花。在张老先生的指导下,实践队员完整的体验了绢花的制作过程,亲手尝试了剪花、压合等制作步骤,虽然手法生疏,但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的交融与碰撞。
如今,张祥冬老先生经常参与政府、社区、学校等平台的文化展览和绢花宣传活动。他多次前往孔子博物馆、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校等地进行绢花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对绢花产生浓厚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当中。 特别的是,张祥东老先生还说:绢花是个好东西呀,印度的小朋友带上也相当漂亮。”原来,张老还经常将绢花宣传给国外的友人,向他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大庄绢花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其制作工艺和观赏价值让人叹为观止,传承人的热爱和传承精神激励着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实践,队员们不仅对大众圈化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像张祥东老先生这样的非遗保护者和传承者。 实践队员认为,作为新青年,应该为像大庄绢花这样的优秀非遗项目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非遗注入青春力量。 期待这朵东方之花,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4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