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渡江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
7月5日,不久前我在网上了解到,渡江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切身感悟解渡江胜利的深远影响,以及深入了解感悟红色精神,我满怀期待跟随着三下乡的队伍,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
刚跨过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渡江胜利纪念馆主馆区,外形酷似“木船”,寓意“驶向胜利之船”,进入渡江胜利纪念馆主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塑,它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渡江的场景。跟随着其他参观游客的脚步正式开始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
最开始,左侧一面墙上写满了渡江战役的全过程的概述,旁边写着参观前言,内容主要是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6月2日渡江战役胜利结束。看完概述后的我对于后面参观的内容更加期待了。
紧接着纪念馆正式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回忆之旅。
第一部分——运筹帷幄,解决“打过长江去”(跃进江南的战略构想)
为了打破中原地区敌我拉锯的僵持局面,将战火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这一部分我看到了小河村会议的图片,图片里中央领导们对于毛泽东首次提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政府的计划,眼神里无不流露出重视,和对计划成功后巨大成果的期待。看到了毛泽东起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渡江战役总前委委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雕像等等。前辈们的精神和对未来的规划展望让我深受震撼。
第二部分——决战千里,百万雄师过大江(厉兵秣马)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先后发起渡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这一部分,我看到了渡江前夕,各部队成员们的照片,各各腰杆挺拔、斗志昂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开展战前动员,图片里战士们高举拳头,眼神里透露着自信和对胜利的期待。看到了战士们的武装力量和渡江设备的准备,这些足以看出战士们对于决战千里的势在必得。
第三部分——军民团结,接管城市开新局(胜利会师)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揭开南京以及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面对南京异常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情况,人民解放军南京市管会以及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共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中共南京地下党与南京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军民团结一致,迅速成功地接管了城市,开启了接管大城市的新局面。这一部分展示了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城时的照片,图片里南京市民以各种方式欢庆解放,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看得出解放军在人民心目中的极高地位。看到了毛泽东阅读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新闻报道,图里毛泽东认真专注的样子和表情透露出的喜悦,让人同样心潮澎湃。
第四部分——革命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追击穷寇)
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国民党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总千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命令渡江后的人民解放军各部,发扬革命到底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追击穷寇,扩大战果。这部分,我看到了很多图片:战士们追击国民党军、解放军缴获国民党军的山炮、国民党溃逃时丢下的大批军用物资等等。看完这些图片,心里面不了胜利的喜悦和对中央领导们英明决策的感慨。
第五部分——见证胜利,革命精神世代传
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伟大胜利,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就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憎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就是英勇顽强、一往无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
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书写到底伟大革命的恢弘篇章,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渡江战役蕴含的革命精神在今天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观结束,走出渡江胜利纪念馆,心里满是对于解放军战士们一往无前精神的敬佩,和对中央下达一个又一个英明决策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感慨。回过神来看见了广场上的千帆竞渡群雕,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群雕仿佛旗帜一般在蓝天白云下飘扬,回想起馆内的内容,心中更添对前辈们的感激之情,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走在蓝天白云下的我们。
渡江胜利纪念馆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次参观,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为参观队员观看馆内播放人们对“江南策应”的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白云飞 摄
图为参观队员在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白云飞 摄
图为参观队员合照。工作人员 摄
(通讯员 范书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5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