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江西师范大学“婺源探韵 非遗寻根”实践队,深入婺源江湾,开启暑期“三下乡”文化探索活动。队伍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实地观摩婺源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参与制作体验、拜访三雕非遗传承人等活动,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于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共同绘制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文化长卷,让婺源三雕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婺源三雕探秘,古韵今风尽显
穿越唐风宋雨,婺源三雕以木雕之灵、石雕之坚、砖雕之韵,织就一幅幅历史长卷。明清之际,匠心独运,每一凿一刻皆成绝响,将自然之灵与人文之魂巧妙融合。话婺源三雕,自然得谈及曾经的古徽州六县之一——江湾,这座古村落中,每一寸砖石、每一方空间都浸透着徽州文化的深邃与雅致,门楣之上、楼牌之间,婺源三雕的精湛技艺跃然其上,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实践队走入江湾徽派民居,观察“四水归堂”的房屋特色;深入古祠,感受雕梁画柱、描龙绘凤的别致景观;触摸雕刻装饰,在手起指落中领略三雕的风情。值得一提的是,婺源三雕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上,其工艺精细,雕刻工整,多以美好祝愿为内容。“大家看,这荷花形状的雕刻,象征着和为贵。”解说员的话音一落,实践队员们纷纷驻足,被这精妙的技艺所震撼,眼中闪烁着惊叹与敬佩。
在深入参观过后,实践队员深刻体悟了三雕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低语,让人在凝视间,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响,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
图为江湾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讲解婺源三雕的历史 实践队队员 王佳琳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赏木雕 实践队队员 王佳琳 供图
对话木雕匠人,传承千年技艺
在江湾的小巷中穿梭,实践队来到了手艺人李淦全师傅所经营的木雕小店。踏入这方静谧的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与木屑的清新。李淦全师傅正低头凝视着手中的木块,眼神中闪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看!那细腻的线条,在师傅的刻刀下缓缓流淌,如同溪水绕石,自然而又流畅。无论是人物的喜怒哀乐,还是动物的灵动活泼,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并定格在木头上。这为实践队队员提供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队员们纷纷对此表示惊叹。
“木雕是一门需要耐心和专注的艺术,每一刀都要精准无误,因为一旦下错就无法挽回。”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感染力。师傅的眼神中既有对木雕艺术的无限热爱,也透露出对传承现状的忧虑。他言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更愿意追求快节奏、高回报的生活方式,而对需要长时间沉淀与专注的传统技艺失去了兴趣。这使得木雕艺术的传承面临人才断层的困境。在访谈的最后,他深情地呼吁社会各界能够给予传统技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传承的困难,让木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木雕手艺人李淦全 实践队队员 王佳琳 供图
实践石雕工艺,体验匠心独运
为体验雕刻这份古老的技艺,实践队来到了文化馆,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鸿欣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队员们更是有幸亲身体验了石雕创作的奥妙。首先,传承人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石材的选择之道,每一块石头都有其独特的纹理与色彩,选择合适的石材是石雕创作的第一步。
随后,实践队队员学习了基本的线条刻画。开始时,队员们的动作或许略显笨拙,但在传承人的鼓励下,逐渐找到了手感,以一手紧握刻刀,双手协调施力,队员们才小心翼翼地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刻痕。一上手,才知道那走笔游龙、游刃有余地非凡技艺背后,所凝聚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每一刀、每一刻,都是匠人对技艺深沉敬意的体现,是对时间与耐心的无尽赞歌。
最终,当实践队队员的作品初具雏形,那份成就感与喜悦难以言表。虽然它们还远不及大师之作的精湛,但每一刀一划都凝聚了队员们的心血与对非遗文化的敬畏。这次体验,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石雕艺术的博大精深,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图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鸿欣讲解石雕技艺 实践队队员 张鑫婷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石雕技艺 实践队队员 张鑫婷 供图
在江湾的探访中,实践队员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匠心之美。这次实践,不仅是技艺的触碰,更是心灵的触动。愿这份瑰宝永续传承,绽放独特光彩!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江湾的合照 实践队队员 李林轩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0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