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芙蓉学子”: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
(指导老师:夏小霞)(通讯员:王哲睿 赵宇萱 吴雨萌)“玉女飞针巧引线,乾坤绣在方寸间。”7月27日,湘潭大学草本道团队继续深入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泸溪县大陂流村,将研究视角转向了土家族的传统绣花艺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土家族绣花,土家语称之为“卡普查”,是土家族民间刺绣工艺的瑰宝,广泛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土家绣花多取材于花、草、虫、鱼、鸟、兽、竹、树等物,
其绣品精巧细腻,纹样寓意富贵吉祥,常见于绣花鞋、绣花鞋垫上,也有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盖、腰带、童帽和绣花荷包等。土家刺绣在配色上有自己的讲究与习惯,常用青、蓝、大红等深色布料作为底布,图案纹样的绣线则多选浅色;或相反,底布花用浅色,而绣线选比较强烈的深色,两种用法的结果可以使绣制作品显得质朴逼真,色泽鲜艳生动,对比强烈,给人以喜悦吉庆的美感。
对于许多大陂流村家庭中勤劳能干的妇女们,会缝制绣花鞋、绣花鞋垫、手工鞋垫和各式各样的绣品都是必备技能。当草本道团队到访村民杨银花家中,。在大陂流村,缝制绣花鞋、绣花鞋垫、手工鞋垫和各式绣品是村中大多妇女的必备技能。草本道团队拜访了村民杨银花,她热情地从壁橱里拿出用袋子仔细包裹好的鞋垫和绣品,并一一按照顺序摆放在凉席上。杨银花介绍,年轻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妇女都会自己绣鞋垫,缝布鞋,纳毛衣,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心血与情感。“看,这里还有一些小号的鞋垫,都是我当时给我儿子做的。鞋垫的每一针都是我们自己缝上去的。”杨银花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当被问及现在是否还会自己做一些绣花鞋垫和绣品,杨银花有些惋惜地说:“现在不做了,工艺成本太高了,而且后来我们的出去打工啦,也没时间做。”
图为杨银花与其手制工艺品合影
杨银花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自己打制的腰带,上面绣着精美的花树、双龙戏珠、知了等虫子,还有许多代表吉祥寓意的纹样。据说这腰带两用,一方面,腰带可以固定裤腰,防止摔倒;另一方面,这是女儿出嫁时娘家人给的嫁妆之一,用来绑扎被子,代表娘家人对新娘美好的祝福。这些绣品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承载着家族情感和祝福的传家宝。最让团队成员惊叹的是一顶童帽,看上去显然已有些年份了,但上面的荷花刺绣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帽子上还有两个耳朵,俏皮感十足,一点也不过时。据说这是杨银花母亲亲手做的,而杨银花决定将这顶帽子作为传家宝之一一直传承下去,延续这份传统工艺与家族血脉之间深厚的感情。
图为杨银花自己制作的腰带
图为杨银花制作腰带的工具
图为杨银花家的土家绣花童帽
据团队实地走访了解,大陂流村许多家庭都有自己家缝制的绣花鞋垫、布鞋、和绣品,但很少有人愿意售卖这些心血之作,“现在都不做了。当时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的,哪里舍得卖出去呀”一位村民打趣的说。
一针一线总关情,过去土家绣品曾是大陂流村许多家庭的美好情感的浓缩和精美工艺的范本,而现在却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渐销声匿迹。草本道团队关注到这一严峻现实,提出了三项保护与传承计划:首先,将土家绣品工艺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利用大陂流村的旅游资源,在线下展示和线上直播中推广土家绣品,线下组织手工艺者直接向游客展示,线上以国潮非遗为主题,开启直播助力乡村文化绽放光彩。其次,携手湘西州博物馆,设置土家绣品交互式体验,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制作绣品小游戏,游客可以自行创作属于自己的土家族绣品。最后,借助AIGC技术,邀请专业美术人员将土家绣品创新设计,制作成兼具传统美学和日常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