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湘潭大学“芙蓉学子”: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

来源:湘潭大学商学院 作者:赵宇萱 吴雨萌

湘潭大学“芙蓉学子”: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

(指导老师:夏小霞)(通讯员:王哲睿 赵宇萱 吴雨萌)“玉女飞针巧引线,乾坤绣在方寸间。”7月27日,湘潭大学草本道团队继续深入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泸溪县大陂流村,将研究视角转向了土家族的传统绣花艺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土家族绣花,土家语称之为“卡普查”,是土家族民间刺绣工艺的瑰宝,广泛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土家绣花多取材于花、草、虫、鱼、鸟、兽、竹、树等物,

其绣品精巧细腻,纹样寓意富贵吉祥,常见于绣花鞋、绣花鞋垫上,也有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盖、腰带、童帽和绣花荷包等。土家刺绣在配色上有自己的讲究与习惯,常用青、蓝、大红等深色布料作为底布,图案纹样的绣线则多选浅色;或相反,底布花用浅色,而绣线选比较强烈的深色,两种用法的结果可以使绣制作品显得质朴逼真,色泽鲜艳生动,对比强烈,给人以喜悦吉庆的美感。

对于许多大陂流村家庭中勤劳能干的妇女们,会缝制绣花鞋、绣花鞋垫、手工鞋垫和各式各样的绣品都是必备技能。当草本道团队到访村民杨银花家中,。在大陂流村,缝制绣花鞋、绣花鞋垫、手工鞋垫和各式绣品是村中大多妇女的必备技能。草本道团队拜访了村民杨银花,她热情地从壁橱里拿出用袋子仔细包裹好的鞋垫和绣品,并一一按照顺序摆放在凉席上。杨银花介绍,年轻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妇女都会自己绣鞋垫,缝布鞋,纳毛衣,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心血与情感。“看,这里还有一些小号的鞋垫,都是我当时给我儿子做的。鞋垫的每一针都是我们自己缝上去的。”杨银花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当被问及现在是否还会自己做一些绣花鞋垫和绣品,杨银花有些惋惜地说:“现在不做了,工艺成本太高了,而且后来我们的出去打工啦,也没时间做。”

图为杨银花与其手制工艺品合影

杨银花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自己打制的腰带,上面绣着精美的花树、双龙戏珠、知了等虫子,还有许多代表吉祥寓意的纹样。据说这腰带两用,一方面,腰带可以固定裤腰,防止摔倒;另一方面,这是女儿出嫁时娘家人给的嫁妆之一,用来绑扎被子,代表娘家人对新娘美好的祝福。这些绣品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承载着家族情感和祝福的传家宝。最让团队成员惊叹的是一顶童帽,看上去显然已有些年份了,但上面的荷花刺绣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帽子上还有两个耳朵,俏皮感十足,一点也不过时。据说这是杨银花母亲亲手做的,而杨银花决定将这顶帽子作为传家宝之一一直传承下去,延续这份传统工艺与家族血脉之间深厚的感情。

图为杨银花自己制作的腰带

图为杨银花制作腰带的工具

图为杨银花家的土家绣花童帽

据团队实地走访了解,大陂流村许多家庭都有自己家缝制的绣花鞋垫、布鞋、和绣品,但很少有人愿意售卖这些心血之作,“现在都不做了。当时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的,哪里舍得卖出去呀”一位村民打趣的说。

一针一线总关情,过去土家绣品曾是大陂流村许多家庭的美好情感的浓缩和精美工艺的范本,而现在却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渐销声匿迹。草本道团队关注到这一严峻现实,提出了三项保护与传承计划:首先,将土家绣品工艺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利用大陂流村的旅游资源,在线下展示和线上直播中推广土家绣品,线下组织手工艺者直接向游客展示,线上以国潮非遗为主题,开启直播助力乡村文化绽放光彩。其次,携手湘西州博物馆,设置土家绣品交互式体验,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制作绣品小游戏,游客可以自行创作属于自己的土家族绣品。最后,借助AIGC技术,邀请专业美术人员将土家绣品创新设计,制作成兼具传统美学和日常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深入乡村,共筑绿色水环境防线
深入乡村,共筑绿色水环境防线(通讯员孔凡宇)在2024年的这个热烈之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环境保护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环保意识,湖北汽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赴荆门市钟祥市博物馆开展“聚瑞生辉,历史低语”主题活动
在湖北省钟祥市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殿堂——钟祥市博物馆。它始建于1979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佑宫而建,不仅是一座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
红旗渠赞歌:汗水铸就的奇迹与坚韧之魂
在阳光斑驳的午后,我沉浸于《红旗渠故事》的讲述中,每一个细节都如同亲历其境。队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她描绘着那些林县汉子,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汗水沿着额头滑落,滴落在坚硬的岩石上,瞬间蒸发。他们…
岁月之歌:红旗渠女杰的坚韧与梦想
阳光温柔地洒进颐天年养老院的庭院,金色的光辉中,一位83岁的老奶奶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她身着一袭碎花长裙,裙摆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还带着春日的芬芳。指尖上,豆蔻色的指甲油在阳光下微微闪烁,与她发…
燃漆艺之光——打造独特文化品牌
中国青年网长春7月22日电(通讯员李文乐)“似山峦似星云似草甸”,“漆韵苍古气象新”。漆艺是中国古老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前。它的制作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工艺技术,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趣…
扬丹漆文化——开展漆扇进校园活动
漆染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为弘扬丹漆文化,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近日,曲阜师范大学“丹漆随梦·乐道拾遗”实践队立足于大漆工艺,开展了漆扇进校园活…
【信息学院】滚铁环乐童年 传文化启新篇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7月10日,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黄梅县刘塘社区“暑期学堂”爱心托管班中,开展了滚铁环素拓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游戏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信息学院】访梅村秘赏挑花雅 智启梦程绘文化篇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了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7月4日,我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北省黄梅县问梅村景区,开展了一场文化体验活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亲身体验与学…
【信息学院】防艾宣传入人心 “智行”筑梦护健康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增强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消除偏见与误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走进湖北省黄梅县刘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艾滋宣传活动…
【信息学院】稻浪翻滚显生机 学子协力竞拔河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7月4日,我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黄梅县袁夫稻田景区举办了一场稻田拔河比赛,将传统体育活动与田园风光完美融合,为实践队员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乡村体验。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