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走进孔子博物馆,感受孔子故里文化底蕴
为了深入探寻孔子故里曲阜的文化内涵,更好的展开文化实践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实践队于7月25日来到孔子博物馆,感受文化底蕴,品味历史醇香。
曲阜,这座古老的城市,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记录着儒家文化的脉络与孔子的智慧。实践队员们踏入孔子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多年前,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每一处展览,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孔子“仁者爱人”的哲学,以及对“礼”的执着追求,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了解生平,启智润心
在孔子生平展区,实践队员们仿佛跟随孔子的脚步,从少年立志向学到周游列国,从初涉政坛到晚年兴学,每一步都见证了孔子思想的形成与升华。这一系列的历程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对孔子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也启发了他们对实践活动的思考——小事成就伟大,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成了推动团队和活动向前的强大动力。
一进展厅,实践队员们就手捧书简,对博物馆的孔子画像诵读《论语》,直接接触和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拜师礼,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弟子。实践队员还在《俎豆礼容》前动手摆放“俎”与“豆”,体验幼年孔子如何练习行礼演礼;在《适卫击磬》前亲自敲击石磬,聆听音乐;在《学琴师襄》前拨动古琴琴弦,感受古琴音乐。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儒家追求的中庸之道,实践队员们亲自动手体验了向欹器中注水的过程。当水恰到好处,欹器方能稳稳站立,但若贪多,结果却是倾覆。这一过程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也让实践队员亲自体会到了做事情要切中要害,切记过犹不及的智慧,学会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找平衡点,避免极端,追求和谐。
制作糕点,感受文化
孔府糕点的起源与孔子家族的饮食传统密不可分。自汉朝被封为“衍圣公”以来,孔子家族在历朝历代均享有崇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贵族文化。孔府糕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精致、讲究的宫廷式点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孔府糕点也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曲阜乃至山东地区的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孔府糕点不仅是孔子故里的特色美食,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
这一次参观,实践队员有幸来到了孔府糕点的制作后厨,在有经验的周老师带领下学习如何制作孔府糕点。从面团、馅料的准备开始,从无到有体验这一传统糕点的制作。在后厨忙碌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逐渐静下心来,简单的鸡蛋、面粉和时令水果馅料,在周老师和实践队员手中逐渐变成了朵朵盛开的花朵和可人的苹果甚至惟妙惟肖的兔子、锦鲤。片刻等待之后,实践队员亲手做的糕点出炉,后厨的所有人员共同分享了这一份甜蜜。实践队员还采访了周老师,从周老师的话语中得知,她坚持制作孔府糕点已经50多年了,这道传统的点心没有任何添加剂,她一直使用的都是纯天然食材,就连馅料也是随季节变化的时令水果。这也是符合了儒家“中庸”与“节制”。小小的后厨,也蕴藏着孔子思想。
孔府糕点的制作激发了实践队员对美的追求与欣赏,培养了实践队员的耐心与细心,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可和尊重。通过制作和品尝这些糕点,增进了实践队员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尤其是吸引像实践队员一样年轻一代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走进文创,启迪智慧
最后,实践队员们走进了博物馆的文创区。文创不仅仅是带动博物馆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更体现了博物馆对其主体的理解和深化发扬。这里是文化与创意的碰撞,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蕴含着对孔子文化的独特解读。实践队员们注意到,虽然文创产品丰富多样,但孔子文化的挖掘似乎仍有待深入。因为文创店中也有很多涉及敦煌等其他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据很多位置。这引发了他们对博物馆文创定位的思考,也为后续的党史小课堂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鼓励他们探索更多创新方式,将孔子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次孔子博物馆之旅,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洗礼。党史小课堂实践队员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让孔子的智慧和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张 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第一展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小钰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欣赏博物馆展出的服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颜 诚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亲手制作孔府糕点 张 敏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5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