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e往无前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耕“微宣讲”这片沃土,以匠心独运的姿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宣讲新路径。他们深刻理解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让党的声音更加贴近民心、深入人心,是新时代宣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实践队首先着眼于队伍建设,精心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宣讲员,他们中既有熟悉政策文件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这样的组合确保了宣讲内容既有深度又具广度,能够覆盖不同层次的听众需求。同时,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宣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宣讲能力,确保每一次宣讲都能成为一次生动的思想盛宴。
在宣讲方式和内容创新上,e往无前实践队更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摒弃了传统宣讲中单向灌输、枯燥乏味的模式,转而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启迪思考。比如,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微课堂”,以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与群众进行直接对话,解答疑惑,回应关切。
在宣讲内容的选择上,实践队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党的理论政策更加接地气、有温度。同时,他们还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e往无前实践队的“微宣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还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和方法,让党的声音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回响。
在推进“微宣讲”的进程中,e往无前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将党的先进理论与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是实现宣讲实效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积极探索定制化宣讲模式,紧密围绕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关切点,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民生的宣讲内容,真正实现了“合民需、解民忧”。
针对党员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实践队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这一平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他们精心策划了红色故事分享、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招商引资政策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多个主题的宣讲活动,累计举办超过150余场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主题设置,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在红色故事分享中,实践队邀请了革命先辈的后代或亲历者,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让党员干部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他们还结合当前形势,引导党员干部思考如何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环境保护主题宣讲中,实践队则邀请了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示,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践队宣讲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他们通过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分析成功案例,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还鼓励党员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些定制化、精准化的宣讲活动,不仅让党员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党的理论教育,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实践队成功地将党的理论政策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具体实践,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宣讲与文艺相结合,娱乐化宣讲“乐民意”。改变以往党员群众坐在会议室集中学习、议事的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利用空闲时间搬起小马扎围坐在一起,宣讲团成员利用自身理论和文艺优势,将党课、宣讲搬到村内广场,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理论、政策内容揉入到节目中。设立“红色课堂”,召开“红歌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来加深宣讲效果,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文艺节目,让宣讲“活”起来。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立体化宣讲“入民心”。从面对面宣讲到“云上课堂”,通过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互联网+”模式,开设“普法小课堂”,线下录制、线上播出,让理论宣讲鲜起来、动起来,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学习新载体带来的新体验。鼓励党员干部群众人人争做宣讲员,把党员干部群众请上讲台,由“竖着耳朵听”变为“主动上台讲”,以讲促学、以说学理,化“书面语”为“唠家常”,让理论宣讲余味悠长、直抵人心,实现宣讲者与听众的“双向奔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