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黄河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共护黄河水”调研团队走进黄河景区
黄河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助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传承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7月11日,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共护黄河水”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在黄河沿岸展开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活动。
一进景区,团队成员就被眼前的壮景所吸引,景区内黄河奔腾如巨龙,雄浑壮阔的气势震撼心灵,站在黄河岸边,明显感受到滔滔河水带走泥沙的雄浑力量。河水奔腾不息,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沿途的花草茂密,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同时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此外,玉带束腰的百年铁路老桥、斜拉式公路桥、泺口古波浮桥为古老的母亲河更增添了几分妩媚姿色,形成了景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景色宜人,队员们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了解到百里黄河不仅是适合家庭出游的聚会的绝佳场所,其工程景观更是有着被誉为中国“水上长城“的黄河堤防。景区内还设有多个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们在轻松愉快的的氛围中度过美好时光,调研期间,不少老人和小孩子在此乘凉,欢声笑语回荡在景区内。
景区内莺歌燕语,实践团队在景区湿地处拍摄到了许多鸟禽,虽然不是候鸟最多的秋冬季节,但是还是看到了许多鸟类珍禽在湿地飞翔嬉戏,鸟类的繁衍为黄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印证了国家所提倡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已经颇具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为鸟儿们的驻足而在黄河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景区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可以了解历朝历代如何治理黄河水患,比如明嘉靖时期的官员潘季驯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提出“束水攻沙”论。他认为,“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束水攻沙”符合河流泥沙的运动规律,在世界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景区内也有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的纪念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在泺口险工52号坝下掘得黄河神兽一尊,经鉴定,为元末明初的时期的石刻,此兽为狮头、龙身、虎尾巴,威风凛凛,腿部刻有火纹,寓意黄河水情十万火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