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赴河北阜平“传承红色‘冀’忆,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长安大学 作者:王嘉翔 杨锦天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24年7月14日至19日,长安大学赴河北阜平“传承红色‘冀’忆,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杨东民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村、谈振兴,体悟乡村变迁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阜平县店房村村史馆。在抗日战争时期,店房村是晋察冀边区的重心,店房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运动的领导下,店房村人民全体搬进了新屋,村中办起了多家企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店房村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帮助下,建立了军事小镇旅游景区,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这片红色圣地。回望来路,店房人坚定地说:“脱贫攻坚,党是最大的靠山,也是永远的靠山。”

图 1参观村史馆

图 2参观军事小镇

在活动期间,实践队特别关注到了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鉴于该村地理位置位于山区,队员们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材料。这些宣传单详细介绍了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并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应对策略。通过与村民的互动交流,队员们不仅传授了重要的防灾知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急能力,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队员们还模拟了几种紧急情况,以确保村民能够理解并实际应用这些防灾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损害。

图 3实践队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

为了学习和宣传“五老精神”。实践队与村中的三位老人展开了访谈。老战士周培芳,虽然已退伍多年,但捐躯报国的情感依旧炽热;老教师李森兰坚守教育岗位40余年,纵使环境艰苦,依然坚持着教育事业;老模范李秀珍,年近90岁的她,见证了中国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的变化。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培育未来力量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五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有助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店房村这片红色土地上,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为人民幸福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经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店房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能够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访企业、话发展,探寻致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为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实践队深入当地产业,探寻致富之路。

实践队前往阜平县水帘仙洞饮用水有限公司,对该扶贫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的座谈,实践队掌握了该企业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成功开发出“太行深处”“润密集”等品牌的饮用水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增收。

图 4实践队员参观工厂

实践队员还深入了店房村美悦箱包加工厂有限公司的加工点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学习活动。通过与厂区负责人进行的深入交流,实践队了解到,该厂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使得工人们能够通过短期的简易培训即可迅速上手参与生产工作。该工厂主要致力于女士休闲包、旅行包等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实践队对当地的大枣基地进行了走访考察。该基地作为阜平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拥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成熟的枣树栽培技术,也是河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基地,占地500亩,有三座现代化园区,是阜平县新型农业发展的典范。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阜平大枣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市场,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了大枣种植、采摘、加工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展示了阜平县在大枣产业发展上的成就及其对促进乡村振兴的贡献。通过这次参观,实践队成员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对如何通过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图 5队员上手体验箱包制作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所学所长,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让产业托举乡村振兴之梦,让乡村换新貌、展新颜。

循足迹,缅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为了学习和传承“五老精神”。实践队与多位亲历发展变迁的老人展开了访谈交流。老战士周培芳,虽然已退伍多年,但捐躯报国的情感依旧炽热;老教师李森兰坚守教育岗位40余年,纵使环境艰苦,依然坚持着教育事业;老模范李秀珍,年近90岁的她,见证了中国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的变化。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培育未来力量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五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有助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图 6实践队成员与老人访谈

实践队还前往了马兰村,那是一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是我国革命时期的“民族号筒”——《晋察冀日报》的诞生地,是红色文化与教育希望的交汇之地,是传承革命精神与推动文化教育的典范。在这里,邓括,雷烨,张效舜等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以纸笔为剑向反革命势力做斗争,他们用自身生命发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邓括之女邓小岚女士在这里进行了18年的支教生涯,用音乐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之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历程。通过学习馆内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文物,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对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图 7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门前合照

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他们为我国河北大地上曾经发生的伟大壮举所震撼,为烈士们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面对先烈的丰功伟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青春挺膺,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用他们的脚步丈量了河北阜平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历史与现实。他们深入乡村,感悟振兴,探寻致富之路,他们缅怀历史,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他们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受了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也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来自长安大学的他们将继续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5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教育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1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活动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1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三次语文线上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学习文言……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0日,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四次数学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预习新课,为他们讲解着新的内容,并给他们拓展一些内容……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从英语的视角出发,拓宽孩子视野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七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二堂英语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用英语的视角欣赏青岛,同时给朴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二次英语课,这也是第七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六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三堂数学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爱心助力,为爱而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三次数学课,这也是第六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食品安全教育:杜绝“病从口入”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暑假课堂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学习氛围。这一天,课堂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与亲身体验,让食品安全意识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共同筑…
忆峥嵘岁月,续革命薪火
江西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忆峥嵘岁月,续革命薪火为秉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7月13日至15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红途寻迹·新干青春实践队”在新干县毛泽东旧址、抗日战壕遗址、知青之家开展“爱国…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在指导老师郭执玺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0日至25日,赴陕西安康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长大学子三下乡:薯韵飘香汇洛川,智汇田野话振兴
为探究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镇发展,7月18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洛川“青智创丰景·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洛川县永乡镇羊吼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交谈,实践团队了…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随着夏季到来,水上活动增多,溺水事故频发。为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于本周在浪河小学举办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向四年级学生普及水域安全知识。在教育活动中…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探水丹江口”农夫山泉调研活动
近日,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们前往丹江口市,对农夫山泉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情况,以便为志愿服务队未来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约油山,遇“践”青春
2024年7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新绎南雄队赴韶关市南雄油山镇(以下简称“新绎南雄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携手韶关市南雄油山镇人民政府、上朔村村委会,深入基层,…
时代活力促发展,美丽乡村展新颜
为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洛川“青智创丰景·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洛川县冯家村进行实地调研。在与村书记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冯家村苹果种植…
感悟收获:推动红色教育与非遗工艺的双重融合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里,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陈场镇第一小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微课课程教育活动。作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我深深感受到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
赣南医科大学药学院赴崇义县上堡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3日—19日,赣南医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