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在鄂州鄂城区吴都小学开展鄂州雕花剪纸非遗技艺学习,“拾遗”志愿服务队鄂州分队队长朱睿勇、刘思羽及鄂州分队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活动,团队邀请鄂州雕花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小琴为指导老师。
本次教学从中国剪纸概述、中国剪纸代表人物及作品欣赏、雕花剪纸工具的使用三方面开展。首先曹小琴老师向成员们提出问题是否有人知道剪纸的作用,引出雕花剪纸的原始作用是作为刺绣的底样,原本是富家女子才能使用的物件。随着时间的发展,剪纸作用逐渐多样化,例如窗花,衣物图案,文创产品等,这些产品是剪纸逐渐平民化。而剪纸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族本源文化和本源哲学。
鄂州雕花剪纸因其技法独特而出名,发展到民国时期形成了正规的商会,商会将雕花剪纸卖到长江下游沿江城市,让雕花剪纸成为了当时许多人养家糊口的行当。展望世界,中国因为剪纸地区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成为了世界剪纸的原乡。
其次,曹小琴老师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中国剪纸代表人物及作品赏析。他们分别是库淑兰、王建中、王老赏等代表,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各自的风格和精神世界。曹老师用大量时间为我们介绍了库淑兰老师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环境,成员通过库淑兰女士的照片可以看出她生活朴素,饱经沧桑。在分析了库淑兰女士生活环境之后老师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老师主要展示的作品是一位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凤冠,坐着大花轿,整体上看是一位新娘出嫁的场景,而且库淑兰所用剪纸颜色多样,这与她朴素的生活大相径庭。随着老师的讲解,成员们了解到这些作品不是库淑兰女士的生活写照,而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多样的色彩展示了她内心情感的丰盈。她的剪纸之所以颜色多样,是因为一位文化馆管理员发现了她的剪纸才华并为她提供了剪纸的材料。库淑兰丰富了中国剪纸的样式与内容,剪纸见证了她与文化馆管理员知己般的惺惺相惜。
最后老师为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如何在蜡盘上剪出精美的图案。雕花剪纸的刻刀要选择薄薄的刀刃,将需要剪成的图案放在最上面,其下垫两张纸,将三张纸片固定好,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蜡盘的蜡影响作品美观。然后将刀刃垂直于纸片下刀,刀刃朝向内侧,这便于操作者控制刀片的方向。按照图案上的线条裁出需要去除的部分,留下需要的部分。这三张纸裁剪完成只保留中间那一张剪纸作为作品。
老师演示完成之后,由团队成员们进行实操练习。刚接触刻刀的队员们手法上略显生疏,尝试着找到能够掌握刻刀的方法。每个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在蜡盘上一笔一划的认真雕刻。长时间低头雕刻使成员们的手腕、脖颈产生一定的不适,成员们体会到了作为手工艺人的不易和辛苦,更敬佩手工艺人们的坚守。成员之间相互鼓励,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剪纸尝试。
曹老师在课后对每个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她发现部分作品在刚刚下刀时的线条略微粗糙,但后面的线条却又逐渐自然流畅,指出这是第一次接触刻刀的适应过程;部分作品在第一次就已经是较为完美的成品,可见成员的细心和对雕花剪纸的兴趣。曹老师对这次实操练习中表现优秀的作品和成员提出表扬,鼓励成员们再接再励。
雕花剪纸起源于中国民间,通过使用剪刀与刻刀将一个个平面图案变得精美复杂,每一个图案都包含了美好的寓意。在学习期间,曹老师向我们所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图案,不仅展示了雕花剪纸艺术的技艺精湛,更展现出了雕花剪纸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剪纸传承人们日复一日的坚持。随着时代的发展,雕花剪纸的风格逐渐多样化,传承人们更加重视剪纸图案与现代风格的结合,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雕花剪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雕花剪纸一定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通讯员 陈思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3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