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9日,矿业学院赴安徽歙县,围绕社会治理体系、经济体制发展和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党建带侨建促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远近闻名的“华侨村”—歙县棠樾村槐塘自然村,槐塘村“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的发展模式,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设立了全国首个在村民小组的“侨乡法官工作室”,借鉴“枫桥经验”,利用当地有威望的侨民、乡贤、村干部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法院、侨联在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的联动作用和现有制度机制的优势,形成多元化解系统集成效应,得到侨民、侨眷的大力支持。槐塘村突出“侨”特色,凝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服务和联系侨胞侨眷的纽带作用,聚侨心、侨智、侨力,画好“同心圆”。
图1.团队成员采访棠越村干部王向文了解当地发展模式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实践团队走访了瞻淇村汪家祠堂——现作为瞻淇鱼灯的练习基地,鱼灯队队长向团队讲解了鱼灯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扎鱼骨架、糊鱼皮、勾线绘图、上色。队员们一同学习体验了徽州鱼灯的制作技艺,深刻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瞻淇村坚持以鱼灯IP为杠杆,努力做好“鱼灯+”文章,提出瞻淇产业发展“美人鱼”计划,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图2.鱼灯队队长郑冬蛟向团队成员展示鱼灯走步技巧
在当地负责人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当地的“青梅基地”,瞻淇村作为歙县青梅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加强青梅产业发展,瞻淇村依托青梅基地建设作为示范引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冬赏梅+夏摘果”农旅融合新业态,并积极与芜湖溜溜梅果园对接,签订认购协议,探索“订单式”农业,真正让青梅成为富民产业和“绿色银行”。
图3.当地青梅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在棠樾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孝文化”深深的厚植在棠樾村的牌坊、祠堂、家风家训和村民们的心里。古有孝子鲍灿为母足疾吸脓得愈的感人肺腑,今有棠樾村“好媳妇”郑小花,新征程下的棠樾村在诠释“孝”内涵,挖掘“孝”资源,讲好“孝”故事的同时,充分发挥将孝德融入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当中,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激发社会正能量与道德风尚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未来秉持“求是尚公,经世致用”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4.团队成员参观文化展馆
图5.团队成员与村干部王向文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1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