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青山埋忠骨,绿水映英魂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15日电(通讯员 孟波)红色文化深深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响应红色之路,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马鞍山濮塘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红色宣讲实践队于2023年7月15日星期一来到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展开了一系列宣讲活动,旨在增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濮塘烈士陵园,位于马鞍山市东北郊,是我市唯一的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安葬革命烈士遗骸的场所,是马鞍山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始建于1976年,为纪念39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修建了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主要展出马鞍山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内部陈列内容有:革命烈士英名录、烈士遗物、图片、革命斗争史及重大历史事件介绍等。
跟随着实践队的目光,我们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的屹立在广场中央,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辈们顽强奋战的样子。渡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长眠于此,但英魂永驻。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虽已过去,革命烈士精神却成为了永恒镌刻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那一刻,我们承诺要始终缅怀这些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安宁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最深的感受。时光漫漫,许多事如过眼云烟,但烈士们的信念会永远铭刻在心,岁月能改变山河,先烈的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图为烈士纪念碑 通讯员 许北霄 摄)
在全体实践队完成三分钟的默哀之后,队长带领大家来到纪念碑的背面观看纪念碑上的文字,了解英雄的事迹,与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进行了跨时空的对话。观看结束,队员大多低头沉思,脑中浮现着英雄们英勇奋战的壮烈场景。烈士们用生命铸成的历史,让后人感悟颇深。
(图为实践队阅读纪念碑文字 通讯员 王有鹏 摄)
踏上小路,我们去到更深处,不知不觉中,一鸿亭赫然映入眼帘。在了解后我们得知,一泓亭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刘一鸿而建。刘一鸿少负大志,秉性刚直,且受到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因而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他辞去了公职,毅然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之中,直至为国捐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正是一个又一个“刘一鸿”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安逸幸福的生活。我们看着亭子的眼神愈发热烈,透过亭子,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与革命先烈们有了心灵上的触碰。
图为实践队员浏览亭柱的对联 通讯员 王子硕 摄)
在一泓亭的右侧,是庄严肃静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数十位抗日英烈,以及在解放战争中献身的将士,也有解放后为国捐躯的英雄。高大的树木耸立在身边,耳边传来徐徐的风声和蝉鸣的叫声,我们站在旁边静默不语,仿佛在听前辈们诉说她们生平的丰功伟绩。队友们走在排列整齐的墓碑间,看着墓碑上对于先烈们的介绍,无人不对此感慨。因为前辈们的奋不顾身前赴后继,才会有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
(图为实践队员浏览墓碑上的文字 通讯员李欣 摄)
这次烈士陵园的出行,队员们都收获颇丰,革命先烈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将会引领着所有人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而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感怀这些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去领会到革命先烈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促使新时代的新青年们肩负起发扬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责任。中国革命的历史困难重重,正是中国革命先烈们不怕困难、英勇向前的精神带动着他们打破束缚,冲出困境。
(图为实践队员于纪念碑前的合照 通讯员孟波 摄)
过去,战士们在硝云弹雨的战场上英勇作战,现在,革命烈士纪念碑身后已是高楼大厦,是长眠在此的先烈们用身躯捍卫了如今的安宁和强盛。纪念碑高高矗立在此,仿佛凝视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定与和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也仍在不停的变更,而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这路途坎坷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样才能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造就祖国光辉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3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