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榆林7.14电(通讯员:张效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切实有效地推动普通话覆盖在各社会面,充分发挥其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沟通纽带”作用。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普”润乡村,“语”你同行——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对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返乡”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了解普通话在帮助他们“走出去”提供了哪些助力、他们在普通话推广方面充当的角色。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两位返乡大学生
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对于青年学生个人发展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好普通话能够帮助其1减少沟通障碍,广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青年学生不仅是普通话的学习者,更是普通话推广的主力军,青年学生可以充当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媒介。同时,青年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优秀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当中,为推动家乡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展现青年担当。随后,实践团成员围绕“求学经历中的普通话故事”、“在外求学时对普通话的感悟”、“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青年更为普通话推广做什么”几个主题,对两位返乡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访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两位返乡大学生进行访谈
首先,四川省西南石油大学就读的天宇同学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他对于普通话的个人感悟。在十几年的求学求学经历当中,小学至高中的课堂都是全普通话授课,但在大学课堂有部分老师会使用四川方言,这给他接受知识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也让他更感普通话推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后,天宇同学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发生在他身边的“语言趣事”。在与当地同学的长期相处当中,天宇同学也学习到了一些常用的四川方言,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文化。最后,天宇同学分享了他在随同学前往彝族村寨的一些故事。据天宇同学介绍,当地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在与当地村民沟通时,基本依靠同学充当“翻译”。在几天的旅行当中,天宇同学不仅体会到了彝族人民对待客人的热情,也感悟到了普通话对解决沟通障碍的巨大作用。通过访谈,实践团成员也深有体会:推广普通话不仅可以在解决沟通障碍方面发挥作用,更能作为民族融合的“纽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键一环。
随后,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的星瑶同学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她关于普通话的个人感悟。在她十几年的求学经历当中,少有因语言不通带来的学习障碍,这充分展现了推广普通话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由于就读于本省的大学,因此学校当中有很多同样来自陕北的同学,在与他们交流时会使用方言,共诉思乡之情。在与来自本省其他地区的同学相处时,大家使用普通话与各自方言相互对照的方式学习普通话。这也展现出: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并不会抹杀方言与地方文化,相反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地方文化向外传播,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普通话、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普通话。普通话不仅可以充当民族交流融合的“润滑剂”,还可以充当地方文化的“传话筒”。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用普通话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家乡故事,利用好、发挥好普通话的强大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