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7月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留梦荆楚”社会实践队在荆门牌楼镇东门社区,主要开展了经典诵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谭卓为

今天学习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和赞美。老师通过讲述杜甫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雨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自然美。接着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个别朗读,体会诗句中的情感。然后是词汇与句式解析。解释生僻字词,如“潜”、“润”等,让学生理解其意。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对仗等。还讨论诗中描绘的春雨特点,如“知时节”、“细无声”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雨的情感态度。最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雨景象或感受。讲解诗中的农耕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春雨对农业的意义, 对比其他描写春雨的诗歌,探讨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步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春夜喜雨》的内容和美感,还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感知能力。

我觉得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以下好处。

1. 自然与时节的感知: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春雨的降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这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能力。

2. 细腻的观察力:杜甫观察并描绘了春雨的细腻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示了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情景。这可以启发孩子们学习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 诗歌的美感培养:杜甫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春雨的美,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这样的诗句,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诗歌美的感受和理解。

4.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诗中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特质,如“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这种手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生活中的喜悦与乐观: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春雨的喜悦,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保持乐观的心态。

6. 农耕文化的理解:诗中反映了春雨对农业的重要作用,“润物细无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体现了农耕文化中对雨水的期待和重视。

通过学习《春夜喜雨》,小学生可以在诗歌鉴赏、自然观察、美感培养等多方面得到启发和提升。紧接着展开的是历史课,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进行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世界形式进行讲解,然后观看相关影片进行更好的代入,而我们本次的着眼时间点为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了解自己的祖国的历史是必要的,明白先辈是如何为我们创造未来是必须的,是很有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束了旧中国长期的苦难和屈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理解国家的重要转变: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非常重要。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纪元。了解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前辈们的牺牲和奉献,从而培养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学习新中国史是了解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启发思考和创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学习这段历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民族自豪感:了解新中国取得的成就,如“两弹一星”等,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党的领导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新中国刚成立的历史,小学生不仅能了解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三下乡” | 初心不忘承遗志,红色基因代代传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于7月初前往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三下乡”丨乡村振兴走基层 青春聚力正当时

为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7月5日-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峨……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三下乡”丨“乡”约盛夏,青春奋斗正当时!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引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7月……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以物易爱,助童筑梦”雷锋市场义卖活动 ——以专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外院青志协”)于2月25日下午在维智广场成功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

2025年3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党务服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最新发布

乡音回响传文化,方言永续护根脉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地域特色。每一种方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2024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浙江省…
尽‘扇’尽美 :于果香扇韵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志愿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为口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堂。本堂课志愿者老师们通过教孩子们制作手工扇子,丰富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
法润凤城|实践篇:工夫茶韵传千古,技艺传承话今朝
潮州7月20日电(通讯员卢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研究非遗,可以加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砼”心筑梦黄河畔,“建”学护航湿地行社会实践团赴广利河湿地公园调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推动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紧跟国家战略部署。7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砼”心筑梦黄河畔,“建”学护航湿地行社会实践团前…
法润凤城|实践篇:传承工夫茶技艺,探寻匠心之韵奥秘
潮州7月20日电(通讯员卢思敏)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百千万突击队前往潮…
救在身边:急救包扎小课堂
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生命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乡村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其中,“学会包扎”…
厦门学子三下乡:两岸携手扶助童心,共筑美好社区愿景
厦门7月15日电2024年7月15日,在集美侨英社区,一场以儿童“一米视角”广泛参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实践活动正稳步推进。集美大学凤凰花助飞成长营实践队来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与台胞“海芋志愿队”…
法润凤城|微团课篇:社光法治风,微课领航程
潮州7月17日电(通讯员卢思敏)法治建设不仅保障了村民们的经济利益,更促进了村里的文化教育发展。村里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学校加强法治宣传,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在法治环境下茁…
二师学子三下乡:巧手绘蛋壳,创意展风采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4日电(通讯员吴若萌)夏日炎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志愿服务队“麦田守望者”于7月24日下午给学生开展了一节别样的艺术课——蛋壳画。学生们围坐一堂,桌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蛋壳碎片…
法润凤城|微团课篇:社光法治韵,微课启新程
潮州7月17日电(通讯员卢思敏)“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相融合发展是社光村法治建设的特色。在这里,村委会定期组织法治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通过这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