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枣庄7月21日电(通讯员杨梦瑶)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法律文化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法律,不仅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为响应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号召,加强非遗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烟台理工学院如畾贯耳实践队于7月19日至7月21日在枣庄开展传统文化及非遗文化的法律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19日,实践队员前往鲁班纪念馆、墨砚馆、墨子纪念馆、滕州汉化石像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并以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等多种形式对枣庄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的认识进行调研。在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核心法律为指导,结合调查问卷及实地访谈所收集的宝贵反馈,对枣庄市本地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利用各自的专长,从法律、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制定了初步的法律保护方案,为枣庄的文化保护提供新方向。
枣庄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资源。其中,以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戏剧和民俗活动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尤为突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法律保护方面的不足成为了它们传承和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实践队走进了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枣庄泥塑”工作室,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泥人刘”刘进潮先生面对面交流,体验泥人的制作,倾听他对于非遗保护的个人见解和实际遭遇。
在调研中,实践队发现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护非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宣传不足、监管不严和资金缺乏等问题。许多非遗传承人表示,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以便更好地进行技艺传承和文化推广。
为了更好了解古建筑群的文化保护情况,实践队又将调研的脚步迈向了有着“天下第一庄”美称的台儿庄古城。无论是中国运河粮仓博物馆所代表的贸易智慧,武科举文化展馆所展现的力量与风采,木雕肖像博物馆中展品所体现的精湛技艺,还是高高戏台上柳琴戏的悠扬生动,无不展现了台儿庄古城文化的浓厚的生命力与丰厚的历史底蕴,激发了队员们对于古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经过数日的紧张调研,实践队成员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们表示,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撰写详尽的调研报告,为枣庄市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及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传统文化和非遗的法律保护不仅关乎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这对于传统文化的活化和创新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来源:烟台理工学院如畾贯耳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1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