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瑰宝承古韵,乡村振兴展新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日永月新·曲乡筑

7月15日,以深挖非遗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内推力,“日永月新·曲乡筑梦”实践队前往吉安市永新县曲白乡院下景区走访当地非遗技艺传承人,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着眼探索乡村产业振兴要点。

鼓鸣岁月悠

鼓,作为民间常用的一种敲击乐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鞔鼓传统技艺在永新县驺冈岭自然村已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代代相传,从未间断。7月15日上午,实践队走进驺冈岭鞔鼓非遗体验馆内追寻非遗魅力。场馆内独特的鞔鼓工具整齐陈列,历史照片醒目悬挂,各类成品鼓琳琅满目,精美的鞔鼓或小巧玲珑或大气磅礴,皮革与木材的香气萦绕全屋,极具感官享受。实践队队员们认真参观学习,透过老旧照片追溯往日工匠辛勤劳作的场景,且积极与手艺人交流互动。第 87 代传人郭新华坚守传统并大胆创新,设计出众多款式新颖的“永新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备受青睐。

交谈中,队员们得知鞔鼓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永新政府积极制订抢救保护与传承计划,拨出专款予以扶持,为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永安鞔鼓以其品牌效力拉动旅游业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实践队亲身体验蒙皮、敲击定型等制鼓工序。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处理好的皮革覆盖在鼓身上,努力做到平整贴合并,并根据手艺人的指导来控制力度和节奏,以使鼓的形状更加完美。在体验的过程中,实践队真实感受到工匠们对鞔鼓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热爱,他们的付出令人敬佩。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体验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永新驺冈岭鞔鼓制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它不仅是一门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我们要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宝贵的非遗文化,使其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扬。”

编织情韵长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队员们于曲白乡院下非遗馆开展非遗编织技艺调研,体验永新牛田草席、竹山草扇和红军斗笠的制作。小队了解到永新牛田草席制作技艺发源于曲白乡牛田村,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宋朝,在清朝乾隆时期发展至巅峰。牛田草席,以原色的素席为主,兼产少量各色彩图花样草席,具有细致精巧、色泽清雅、久用无损的特征。上手体验后,实践队队员才切实感受到制作技艺的繁琐精密,编织时,添草、压草都要力度相等,密度相等,极其考验手感。

随后,竹山草扇非遗技艺传承人罗师傅带领实践队队员体验竹山草扇的制作。罗师傅手指翻飞,不一会粗糙的粽叶便已有了扇子的雏形,但队员们总是不得其法,手忙脚乱。面对众人的称赞,罗师傅轻轻摆手,“我从小跟着学,数不清做了多少个了,自然手快。”话语虽简单,但罗师傅手间的厚茧足以突显她付出的艰辛,每一根粽叶的交织都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每一个精致的作品都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最后,实践队队员将目光转向了红军斗笠。红军斗笠跟随着战争的硝烟历经了解放全中国的艰苦历程,有着不惧困苦的红色基因,是久居山乡、勤劳勇敢又极富创造力的永新人民智慧的结晶。斗笠集防晒,避暑和遮雨的优势于一体,如今依旧在乡村市场广泛应用,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实践队队员们拿着象征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斗笠,仿佛能与先辈共忆往日时光。

曲白乡政府深入挖掘和整理乡村非遗资源,加大对非遗技艺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技艺与文旅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本次走访调研,实践队成员切实感受到非遗技术和文旅产业结合对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非遗技艺不仅是乡村的文化瑰宝,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实践队成员也将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新媒体技能,积极宣传非遗文化和文旅结合的成果,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视频等方式,向更多人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临近乡镇,聆听民生

…… 袁盈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 马航宇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跟党走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日

…… 盛国权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且向百花头上开

……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游三地,住房教育敲黑板

“不忘初心跟党走”实践队千里访民间。民众热情配合,满载而归。……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今天的实践之旅中主要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解决房地产泡沫、构建食品安全环境、推进物价持续稳定这四大方面来关注深入群众,传承十九大精神。 …… 陈佳维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傲霜斗雪,灿然怒放

参观郭凤韶故居有感…… 金心媛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阳光下的勇气——从校园霸凌到自我成长的旅程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八天,我们团队有幸深入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关于预防校园霸凌的宣讲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在这节课里,我们带着小朋友学习了怎样预防校…
初心如磐话往昔,使命在肩展未来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员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江西师范大学“日永月新·曲乡筑梦”三下乡实践队于7月16日前往永新县曲白乡开展“红色记忆·党员风采”党员采访活动,共话来途,展望未来。向党倾…
夏日温情:鄂江守望实践团与淄博田姐流浪动物救助站的故事
2024年7月23日,在盛夏的热烈阳光下,“鄂江守望”实践团踏上了一段特别的旅程,目的地是位于淄博的田姐流浪动物救助站——一个由田姐单枪匹马创立,至今已走过十五载春秋的温馨角落。这里,田姐用爱和责任编…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此时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三农”工作的指示,新时代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走进基层、了解农村、服务群众,共助乡村振兴发展。7月8日至1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暑期“…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也有他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2024年7月06日,星期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三下乡”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农产品领域成为了这场振兴之旅的璀璨焦点。走进广袤的乡村土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希望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曾铺村的振兴之路
(通讯员徐欣恬)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咸宁曾铺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探索了一条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2024年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
走进蚌埠博物馆,感悟红色精神魅力
走进蚌埠博物馆,感悟红色精神魅力中国青年网蚌埠7月10日电(通讯员)安徽省蚌埠市是一个革命历史悠久的地区,蚌埠革命精神可以概括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种精神源自蚌埠地区丰富的红色历史,体现了蚌…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节气小课堂
三下乡的第八天,我们调研组结束了校内和校外的调查,开始撰写有关湛江红土文化的调研报告。昨天早上,我们“青火”突击队的小伙伴,一大早来到教学楼面前,送别了我们足球小队的同学们。经过着段时间的相处…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走访甘霖夜校
三下乡的第七天,我们调研组的组员来到了甘霖夜校进行调研。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成人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重视。甘霖夜校,作为一所致力于成人继续教育的学…
二师学子三下乡:剪出多彩团花 感受指尖艺术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2日电(通讯员李紫璇)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团花剪纸流传下来的非凡意义,7月22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黄荆小区社区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