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雅韵,文化传承
为深入研究各地方言的传承发展现状与地方方言与地方戏曲及口头表演非遗之间的关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利用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分散前往多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本人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进行实践,于此同时我作为实践队伍中的一员承担了调查问卷部分问题的设计工作和最终问卷的发放收集工作。在此次活动的密切参与过程中,我较为深刻的感受到了方言传承所面临的的严峻考验。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此次社会实践开始之前,我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对方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周奉真、莫超在《论非遗视域下语言与方言的地位及其保护传承》中指出:语言和方言是族群的精神家园,是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同地区的方言所表达的话语,能充分体现出特定族群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蓝春玉、罗瑜珍在《非遗保护视域下闽西客家3—6岁儿童方言传承危机与策略研究》中指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方式、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是人们了解地方文化、生产生活、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时期,方言保护有利于保持民族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我们要丰富和完善方言文化的内涵,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而王帅印则在《地域方言助力地方戏曲传承》中将方言与非遗相结合,指出:生长在同一块土地的人种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文化喜好,群体性的共享标准惊人相似,地方戏曲在某一地区存在的意义绝不单单是表面看起来需要保护的花瓶一般,地方戏曲不但能够成为某一地区群众共同的欣赏爱好,更能够是相互认同的凭证,也是联系地域内人民间情感的纽带,地方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能够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凝聚社会向心力、构建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基于这一部分资料,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结合之前网上所查阅的资料和实地访谈、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我又对青岛地区方言传承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对实践项目了解效率得以提升,也为后期宣传方式及传承发展意见的提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对青岛方言的传承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青岛方言掌握的程度整体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不掌握青岛方言,无法听懂青岛方言,这一研究现象反映了青岛方言的保护与传承算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青岛方言的传承。一是城市化进程使得青岛方言逐渐失去了语言学习环境,二是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三是人口大量流动,四是缺乏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方言相关文艺作品,五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还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青岛的部分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因为青岛方言的传承力度不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通过此次实践,我有所感悟,方言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语言,还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更是区域内人们的精神符号。对方言的保护传承工作有着极高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面临着衰落的方言承载着区域内人们的独特精神,有助于区域内凝聚力的增强,对方言的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共同努力。而当代大学生也应聚焦这一问题,以志愿服务等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我国的方言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1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