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三下乡学习“南水北调”精神调研团队:深入乡村社区,走访调研宣讲
2024年7月10-7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赴十堰市郧阳区“南水北调”精神调研团,深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龙泉村等四个村落进行走访调研,并将调研与学习成果深入转化,于郧阳区城关镇兴郧路社区开展以“一杯水的自述”为主题的南水北调教育宣讲,传承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南水北调:伟大工程背后的知识与精神传承
正值南水北调十周年,团队深入谭家湾镇龙泉村、五道岭村、核桃垭村、黄畈村学习区域小流域治理,入户调研村民对南水北调、保水政策的相关成果。
龙泉河小流域治秉承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对症施策,以人为本、共同缔造的基本原则。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村干部将乡村工作概括为“四“”五“”六“政策,即清洁能源的四进村、山水田林河五项连治、乡村建设六件事。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水护水”政策,将环境治理成果概括为一首打油诗:
山顶松杉戴帽,
山腰梯田环绕,
庭院花果飘香,
堤岸绿树成荫,
河面碧波荡漾。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黄畈村书记陈忠霞。通讯员 刘昊林 摄/提供/供图
为了了解“南水北调”相关政策、知识在水源地的普及情况,团队深入村庄开展入户调研,走访村民94户,收集有效调研问卷一百余份。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村民们对环境保护政策接受度高,认知情况好,对“保水护水”理念非常拥护,龙泉村村民说:“我们每个村民都是护水人,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接着说:“我们的水质很好,我们远在万里的北方同胞也是吃我们十堰的水长大的。”在走访过程中,移民群体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他们因为国家发展的需要,毅然决然地奉献出自己的家园,这种舍家为国、大爱无疆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值得被永远歌颂与赞扬。
图为实践队在对村民做调查问卷。通讯员 刘昊林 摄/提供/供图
在本次采访和入户走访中学习到南水北调,调来的不只是那一泓泓清澈的水,更是饱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付出,承载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调来的是南方对北方的情谊与关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希望与契机;调来的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智慧与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调来的是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传承与延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坚定步伐与豪迈宣言。
解读南水北调:知识普及与精神接力
为科普南水北调知识,传承南水北调精神,团队联合湖北大学星星支教队、郧阳区城关镇兴郧社区和郧阳小草义工协会在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兴郧路社区开展了以“一杯水的自述”为主题的水北调教育宣讲。本次活动有50余位中小学生参加。
准备前期,队员们分工明确,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一杯汉江水如何从湖北省郧阳区到河北省一位小朋友的餐桌,继而引出主题“南水北调”工程。团队成员杨清雅以生活污染、企业污染、库容有限、穿越黄河四个关卡为主线,讲述了一江清水由南至北面临的困难和险阻,如何克服困难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在课程中穿插小实验,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水源污染的深远影响。杨清雅借此启发学生们“小小环保举,大大生态美”,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水质。南水北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郧阳区是水源地,也是守井人,宣讲中引入了最美守井人肖安山的故事,他是汉江清漂队队长,从小在水上长大让他对汉江满怀深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汉江河上清理各类垃圾,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创新治水能力的考验,他不仅治水,还救人,长期坚守在辛苦繁忙的治水一线,这种奉献担当的精神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图为实践队在宣讲实验 通讯员 刘昊林 摄/提供/供图
在逐一“经历”四道关卡后,一张北方同胞正在欣喜地接着南水北调的水的照片,带领同学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在讲解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回答问题,课堂氛围热烈。
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奉献担当,南水北调工程成就了丰硕的精神成果,与工程建设的累累物质成果交相辉映,光耀千里。南水北调是巨人的目光,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又经过50年的慎重而漫长的决策,推动南水北调这一宏伟设想成为现实。今天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三下乡团队深入基层,学习南水北调精神的成果,用青年之声传递精神,让南水北调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通讯员:杨清雅 韩玉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96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