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22日电 (通讯员:张鞠蕾)为深入了解村镇及社区群众对土地入市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土地智汇实践队”暑期实践队在阳光万里中前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社区,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早上八点,团队动身出发从市区前往乡下。队长庄吴雯娜带着3名队员前往刘桥镇刘桥社区村委会,并按事先联络安排与支部书记进行了工作对接。费书记热情接待了团队一行人并帮助团队开立了调研许可。在书记的带领下,调研团队首先对羌书记进行访谈。社区是一座二层小楼,里面有着许多的会议室,墙上标语众多,可以看出社区工作日常的井然有序。在附近的宅基地,一家一户小楼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这一大片田野绿幕里。
费书记首先为团队介绍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几个阶段和相关内容,一共有两宗案例,都是给企业用作工业用地,一个45亩,一个11亩。社区在其中承担的工作主要是协调,做老百姓的工作,进行政策宣传以及保障服务。队员们听后对刘桥镇的土地入市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从当地政府有哪些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老百姓的意愿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疑问,即了解从村干部角度来看,经营性土地入市是否有助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显而易见答案是积极的,书记提出老百姓享受到了类似于保险的保障,参照湿地保障的政策。政府的补偿安置方式也是最直接的货币补偿,为村民争取最大化利益。
图为团队成员对书记进行访谈交流。通讯员张鞠蕾摄
整个访谈过程非常顺利,书记和蔼耐心地解答成员关于土地入市政策的疑惑,并向我们展示了村集体的所作所为,村集体作为中间角色,是连接百姓与政府的桥梁,既做到了安抚百姓为百姓谋取利益,又传达了政府意见,做好村集体的工作。团队听了书记的话都受益匪浅。
访谈结束后,成员们开始了问卷调查之路,在宣传过程中,成员采用模仿话术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传达问卷调查的目的。团队走访了街道上的每一家门店,除此以外,对路过的群众也都一一询问。几番调查下来,实践队员们明显发现年轻一代的人都不太了解土地入市的政策,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在收获土地租金的同时,可以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对该政策没有强烈的主观意见;而年龄较大一辈却显示出一种希望土地仍为村民所有,有一位老爷爷在填问卷时呢喃道:“是否愿意出让宅基地…? 那怎么行哦,这是我们的土地,一生都在这片土地上,不行不行…”队员看到在对于这些是否愿意出让土地的这些栏目,老人家都勾选了否,这也带来了一个思考,在进行农村土地入市,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兼顾老年人对土地的这些情感,经济发展和土地情怀如何达到一个平衡?相信在这次调研实践之后,老百姓的心声能够被更多人知道,土地入市方案也能更加完备。
图为群众填写问卷调查 通讯员张鞠蕾 摄
当所有问卷调查完成之后,团队整理了所有的问卷,并进行集体讨论,分享每个人的收获与思考。成员们回忆到费书记介绍的内容“每次方案都会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的意见与村干部意见同等重要…”这次实践让队员们不仅熟悉了土地入市的相关政策,而且也对村里的事务处理模式有了一定了解,一切都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在这次实践调研之中,队员分工明确,查找资料,拍摄记录,合作完成了每一项工作,收获颇丰。在队长的带领下,实地调研第一天团队成员共走访二十三位居民,队员们用双脚丈量了刘桥镇的每一寸土地。除了获得深刻地感悟,团队成员们也初步了解到政府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路上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生动实践,以及部分群众的想法观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村干部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村集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这将有助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村民也要顺势而为,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村集体的发展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管是土地入市计划还是未来的计划才能更好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愿景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接下来,团队将会用一周的时间继续走村入户,深入访谈,以期形成更具有深度和代表性的报告。
实践队员们与书记在刘桥社区大门进行合照 通讯员 张鞠蕾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96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