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唤醒红岩精神,传承历史记忆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郑鑫

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唤醒红岩精神,传承历史记忆

近年来,重庆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逐渐发展成为网红城市。游客们热衷于打卡新鲜、网红的地点,然而,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和革命遗址如渣滓洞、解放碑等却往往被忽视。为此,中国海洋大学的“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在暑假期间前往重庆,开展了一场以探索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挖掘并传播这些红色遗址背后的深刻意义。

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的调研活动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地点:渣滓洞、白公馆、解放碑、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以及新华日报旧址。通过参观、采访和研究,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深入了解了这些地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性。

革命精神不朽地——渣滓洞

渣滓洞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在重庆市郊设立的一座著名监狱,以其严酷的狱政和对革命志士的残酷迫害而闻名史册。

渣滓洞原为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由程尔昌于1920年创办,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使得其成为一个隐蔽且易于看守的秘密监狱。1943年,军统在此设立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刑讯室等,内院则包含男女牢房共计18间,最多时关押近300名革命志士。

渣滓洞监狱内部条件极其恶劣。牢房阴暗狭窄,墙上挂满了革命先烈的遗像和语录,展示着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刑讯室内陈列着各种凶器,如老虎凳、电椅、皮鞭等,令人毛骨悚然。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在此关押的革命者们的故事。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众多革命者曾在此受到严酷的折磨,但他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渣滓洞见证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历史场面。其中包括1949年“11.27大屠杀”,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对囚禁于此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进行了残忍的集体屠杀,只有15人脱险。这一事件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悲剧,也铭记了革命烈士们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狱中志士抗争处——白公馆

白公馆是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一处革命历史遗址,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来被改造成军统局的秘密监狱,用于关押和迫害大量革命志士。

白公馆不仅是一座监狱,更是革命者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这里关押了200多名被称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其中包括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以及共产党员宋绮云一家等著名革命者。这些革命者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他们始终坚守信仰,不畏强暴。特别是年仅八岁便被特务杀害的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此外,白公馆还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中许多惨烈的事件。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革命者们在即将迎来解放的曙光时被残忍杀害。这些历史事件不仅铭记了英烈们的牺牲,也昭示了和平与自由的来之不易。

抗战胜利纪念碑——解放碑

解放碑是中国人民解放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现代重庆城市发展的象征。作为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解放碑不仅承载着抗战胜利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革。

解放碑最初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7年竣工落成,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建。随着时代的变迁,解放碑经历了多次改造和提升,但其作为历史见证的地位始终未变。1950年,应人民群众的要求,重庆市军管会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并由刘伯承主席题写碑名。

解放碑的发展历程与重庆的城市变革紧密相连。从单幢碑形建筑到周边逐渐兴起的商圈,解放碑区域逐步成为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1997年,渝中区政府投资改造解放碑地区,将其打造为中国西部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此后,解放碑步行街不断扩展和提升,成为全国知名的购物、休闲目的地。

山城血泪史证物——大轰炸惨案遗址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6年又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其中大规模的轰炸持续了3年(1939年至1941年)。这场轰炸造成了超过3万人的直接伤亡,以及约100亿元法币的财务损失。在1941年6月5日晚的空袭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六五”大隧道惨案,避难民众在隧道内因窒息和践踏而导致大量伤亡。

该遗址不仅是历史事件的静默见证者,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遗址内的防空隧道、负一层展区和各种沉浸式体验空间,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年重庆市民如何在苦难中生存与抗争。这种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舆论阵地传声机——新华日报旧址

该旧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也是抗战大后方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运动的重要历史遗址,与红岩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起,被合称为“红色三岩”。这些遗址共同见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及部分沦陷区的光辉斗争和统战工作。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由于武汉沦陷,报社迁至重庆。在此期间,《新华日报》经历了多次搬迁和重建。由于日军的轰炸,最初的馆舍被毁,报社被迫移至虎头岩村,与《群众》周刊合署办公。在艰难的环境中,报社人员利用防空洞作为印刷场所,坚持出版发行,传播抗战的声音。

学团实践传红岩,研教并举展青春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分成A、B两个小组,分别对重庆的多处红色遗址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开展了相关教育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红岩精神的认识和尊重。

A组聚焦于白公馆和渣滓洞,调研了这些历史遗址,并采访了工作人员,了解了遗址的日常维护和传承工作的点滴,同时,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不同身份的游客对红岩相关知识的认知,于是设计了红岩史知悉度问卷,并随机挑选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除此之外,A组成员还通过现场讲解以及红岩故事的讲述,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游客们对红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B组则选择了解放碑、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和新华日报旧址作为调研对象。同样使用了问卷调查,评估不同游客对重庆红色遗址的了解情况。此外,B组成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准备了PPT和直播讲解资料,通过线上平台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了这些红色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故事。为了让红岩精神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B组成员还邀请了小朋友们写下对红岩精神的感悟,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爱国情怀。

海大学子研红岩,行走巴渝传薪火

为了加大广大民众对红岩精神的了解程度,让诸如白公馆、渣滓洞此类的重庆红色地点摆脱网红热潮的标签,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预计在后续通过下述系列措施来达到广泛传播红岩精神的效果。

1. 创新社交媒体内容: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将会利用抖音、B站等流行平台,制作与红岩精神相关的短视频和图文故事。团队成员考虑运用轻松幽默且充满创意的方式,吸引大量年轻网友的关注,并在网上引发关于红岩精神的积极讨论。

2. 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也将会在校内策划并举办多场红岩精神主题的文化活动,包括红岩精神知识竞赛、红色电影放映周、以及“讲好红岩故事”演讲比赛,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在互动中学习红岩精神。

3. 社区和中小学教育合作: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会积极与周边社区和中小学校联系,组织举办红岩精神主题的故事会、戏剧表演和知识讲座,使得红岩精神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也走进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End

此次调研不仅让海之子红岩精神赓续团对重庆的红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让他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团队成员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红岩精神传播的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一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未来,红岩精神赓续团也将继续探索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传播方式,将红岩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播红岩精神的坚定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9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团学风采 | 机电工程学院开展浏阳河清扫志愿服务活动

3月27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浏阳河畔开展“守护母亲河”环保志愿清扫活动,志愿者以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春日里的浏阳河增添一抹亮丽的“志愿红”…… 宣传部 魏佳琦 高 大学生网报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查看全文 >>

机电工程学院青愿队展开集章册活动

3月17日清晨,晨光熹微中,一群身着红马甲的身影已活跃在学院主干道旁。他们俯身扶起倒伏的共享单车,将散乱的车阵排列成整齐的几何队列——这是机电工程学院青愿队发起的集章册志愿活动…… 管育英 张海涵 古梦颖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情暖三月·花漾机电 | “三八”女神节主题插花雅集

(图文来源:王薪茹郭玲丽)人间三月芳菲始,巾帼花开绽芳华。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6日,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机电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艺活动,出席活动的…… 王薪茹 郭玲丽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机电风采 | 闪闪发光!!“二等奖”!

3月6日下午,为了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弘扬新时代女性团结、智慧、坚韧的精神,丰富女教职工生活,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学院全体女教师参加校工会举办的“巾帼同筑梦青春绽芳华”…… 宣传部 彭芮妍 魏 大学生网报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查看全文 >>

精工青政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向善力量

2024年12月15日,机电工程学院于第七教学楼开展主题为“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向善力量”的2024年秋季第四期青年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旨在鼓励机电学子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去践行…… 宣传部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喜报!一等奖+5,二等奖+5,三等奖+3!

尊敬的朋友们,今天我们不聊诗词歌赋,也不谈风花雪月,我们来聊聊一群热血青年如何在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传…… 彭晖惠 吴家腾 黄 大学生网报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查看全文 >>

机电工程学院第六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本网讯机电工程学院高诚肖瀚翔)2024年12月5日中午12:30,机电工程学院第六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在第八教学楼南308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标志着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即将迈向新的征程。…… 宣传部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全观念入人心,共创和谐青春行

2024年11月29日,机电工程学院于第七教学楼开展主题为“安全观念入人心,共创和谐青春行”的2024秋季第三期青年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青政学习引导机电学子深入了解安全及其重要性,树立安全…… 管育英 李英姿 杨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曲师学子三下乡:非遗戏剧,方言传承
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0日电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许多方言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消亡威胁。这不仅意味着一种语言形式的消失,更代表着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方言的消亡,将使我们失去宝…
曾国之秘:探寻千年的遗迹
2024年7月17日,为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探寻曾国的足迹,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卓昌团队赴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曾国之秘:追寻千年遗迹”实践活动。曾…
“堰”遇知识,“畈”动心灵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带着爱与责任,踏上了三下乡的暑期实践之旅。在陈贵镇堰畈桥村,志愿者们不仅播种知识的种子,更致力于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禁毒防线,为小朋友们的健…
一路向红·探寻邯郸红色场馆宣传新路实践
2024科信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家村惨案纪念馆汇演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永葆赤子之心,砥砺复兴之志千秋伟业气势如虹。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
安徽学子三下乡:当涂访古韵,民歌传心声
安徽学子三下乡:当涂访古韵,民歌传心声当涂县,以其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尤其是当涂民歌,吸引着每一个渴望触摸历史脉搏、领略传统艺术魅力的访客。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6日…
支教课堂:剪出小燕子,传递大梦想
支教老师带领着孩子们,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燕子形状,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课堂伊始,支教老师先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其中那一只只灵动的小燕子立刻吸引…
社区文化“扶贫”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社区文化“扶贫”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了深入了解社区的文化资源现状、居民的文化需求,并探索文化扶贫的潜在机会,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社会实践队深…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点亮希望,共筑梦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本次暑期支教活动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旨在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服务,提升乡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丰富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
安徽学子三下乡:走进当涂,探索非遗魅力
安徽学子三下乡:走进当涂,探索非遗魅力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广科学子“三下乡”|同心筑童梦,同唱振兴曲
大学生网报本网讯(通讯员沈思静)广东科技学院赴陆丰市粤农文创突击队为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团队扎实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