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子三下乡实践:博物溯源,中华承脉
为深入学习民族思想文化,相应国家号召。7月17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全员加速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开展了对壮族实地浸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作坊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壮族民俗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互通。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显神通又友好相融,勇担青春使命,争当时代新青年。
浸民族文化,展大国广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深入勘探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与融合,延续着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实践团先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西环路18号,2012年获自治区文化厅“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项目”,他分为民族民俗文化、契约文书、矿冶钱币、度量衡、家具、灯具、木雕、石雕、牌匾楹联、碑刻拓片、耙饼文化、家文化、瑶族神像画与傩文化、康养长寿文化等14个专题展示厅,还有10间修复工坊。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贺州民族文化的神秘世界。博物馆内丰富多样的藏品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贺州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老的民族服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从珍贵的历史文献到生动的民俗场景再现,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民族的智慧。在这里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广西各个民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也对中华民族的多元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品贺州文化,入新奇之境
作为全员汉族的实践团,这无疑是另一种扑面而来的新奇的体验。在贺州市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实践经历,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不仅是一次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自我成长和心灵洗礼的珍贵旅程。
实践团成员们首先进入了傩文化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是那色彩斑斓、造型夸张的傩面具。这些面具或狰狞、或慈祥、或威武,每一个都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故事和神秘的力量。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更是傩文化中神灵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对未知的敬畏与祈求。触摸这些面具时,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前先人们的情感与寄托。
壮族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壮锦、铜鼓、木雕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壮锦以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编织工艺展现了壮族人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铜鼓上神秘的纹饰和雄浑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壮族的古老传说;木雕作品则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刀法传递着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壮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苗族服饰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无声讲述者。那色彩的搭配,大胆而和谐,明亮的蓝色、鲜艳的红色、璀璨的金色,相互交织,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一种颜色都似乎有着特殊的寓意,传递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服饰上的刺绣更是巧夺天工,细腻的针脚、繁复的图案,栩栩如生地展现出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
从贺州传统民族服饰到日常所用的木雕、度量衡,再到独特的健康长寿文化,南方傩文化,最后再到贺州民族民俗文化,随着导游小姐的徐徐展开,实践团成员们走过璀璨一方,领略文化精神。
图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南方傩文化、石雕、度量衡(秦文丽 摄)
融民族文化,为中华大家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贺州的另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贺州市博物馆,他位于贺州市体育路65号,其中收藏、研究和展示了贺州本地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纪念性文物、革命文物、地矿标本和化石等五大类文物,博物馆由主体大楼、留趣山钟廊和客家生态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在此期间,实践队员们还有幸参与了藏品的整理和保护工作。通过亲身的参与和感悟,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那些看似普通的展品,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价值,是历史的印记,对待每一件文物,需要以无比的细心和耐心,确保它们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由于文物保护、新馆建设以及展览计划等诸多因素实践团成员们未能目睹国家一级文物“神兽麒麟尊”的真容,据导游介绍,他头部设计生动,唇启齿露,双目凸睛,威严又神秘。身上刻满了夔龙纹,象征着力量和权威。背上盘绕着一条龙,尾部则雕刻了一只凤鸟,是中国唯一集麒麟、龙、凤三大神兽为一身的青铜器皿,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和对和谐的向往。麒麟尊的出现表明了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在东周时期的百越地区仍有影响,并且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成为华夏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的例证。而对于人类,麒麟尊不仅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实物,也是艺术鉴赏和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源。它承载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信仰和审美的一扇窗口。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是思接万千、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启迪。
图2麒麟尊(来源于网页)
此次实践中成员们还参与了博物馆的讲解员工作,这也让成员们收获颇丰。为了能够将贺州民族文化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观众,成员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团队的成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播的力量。每一次成功的讲解,都使每个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另外,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合作也让成员们受益匪浅。他们专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成员们,让队员们对这份不起眼的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队员们逐渐熟悉了博物馆的工作流程,学会了如何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对成员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图3实践团在研究陶器(李雪颖 摄)
贺州的民族文化是多元而独特的,它融合了壮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和精华。这些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更加坚定了队员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念。
同时,这次实践也让大家反思了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传承方式,让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应当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宣传的功能,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回顾这段实践经历,它让我们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价值,也让队员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成员们将会继续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努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至此,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虽实践活动完美落幕,但实践团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更深的认识,会意识到保护这些文物和历史遗迹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传承文化方面可以扮演的角色。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物品的地方,更是引发思考的场所。展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生活、文化乃至人性的深思。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窗口,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平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