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游览红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遇见刘开渠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钮元清

2024年7月16日上午,来自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游览红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宣讲小队的汪颜云、钮元清、俞小曼同学于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进行了宣讲活动。该次宣讲活动围绕刘开渠的生平纪事及其作品展开。

刘开渠,是我国著名的现代雕塑大师、艺术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开渠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他一生创作为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雕塑、字画作品。他的艺术创作,也在那个时代为我国的革命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纪念馆大门上的屏幕显示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这句话,人民创造历史,而刘开渠的雕塑作品记录下了历史,他的一件件雕塑作品是对那个时代人民恢宏精神的见证;劳动开创未来,每一位劳动人民、革命的战士,他们为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可爱面孔和坚挺身姿也在雕塑上重现,栩栩如生。看着屏幕上方,纪念馆顶端的《胜利渡长江》浮雕,不禁感慨,我辈今日生活得来不易。

艺术不仅是精神的,更是信息和情感传递的媒介。在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刘开渠的作品鼓舞了人民、战士;在现在,他的作品也同样感触了我们。入馆后可见刘开渠先生的头像雕塑,他戴一副眼镜,笑容和蔼亲和。让人仿佛隔过时空,也能感受到这位人民的艺术家的温暖。

我国著名爱国诗人艾青曾为刘开渠创作六十周年题词称赞——“你用神奇的雕塑刀,塑造出人间的千姿百态”他于国内修习后赴欧洲学习美术、雕塑,艺术风格中西融合,其爱国情操更是熏陶出一份中国人独有的艺术品格。他于1934年为纪念1932年“1·28”抗战所创作的作品《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题材的纪念碑,他以手中的雕塑刀为武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祖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他以凝结在每一刀中的深厚感情,歌颂战士们的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祭奠那些死去的同胞的魂灵。他曾积极投入上海人民反饥饿斗争运动,也在国民党反动派追捕地下党员曾庶凡和戏剧家陈白尘提供庇护。他也和那个黑暗时代的无数人民一样,渴望光明的到来。得知上海即将解放,他秘密联络友人,和几位油画家一起,在由其妻子程丽娜用缝纫机扎成的条幅上,画上了《毛主席像》,并写上欢呼胜利的口号。上海解放后,他和一众美术家一同发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声明,这是一股来自艺术界的力量,这是无数份来自艺术界人士的支持。

他是峥嵘岁月里的记录者。刘开渠于1945年创作了浮雕《农工之家》,刘开渠先生通过运用宏大场面的雕塑技艺,表达了普通工农的真实生活,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用雕塑形式展示的工农生活。艺术不仅可以是阳春白雪的繁花碧树、鎏金画扇、风雅楼阁,还可以是下里巴人的炊烟袅袅、锅炉灶台、瓦房泥盖。艺术可以高颂天之骄子的得意与风发,也能怜悯平凡人的困窘和苦难,赞扬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拼搏奋斗。浮雕中哺育孩子的母亲坐立在正中,让人不由得想,新的时代、新的一切、新的日出、新的气象就像这个孩子,而无数革命工作者、支持在他们背后的各个领域的人民、为革命战斗冲锋陷阵的战士们就是孩子的母亲,他们的“哺育”让这个孩子茁壮成长。这件作品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真正以农民和工人的普通人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近现代现实主义雕塑传统的开端。而新中国,也于四年后的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上,由毛主席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由农民和工人阶级奠基的,农民是伟大的,工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是伟大的!

他于1930年呼吁: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纪念性雕塑,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而他本人也在随后的漫长时光中,不断为国家、人民创作富有生命力的雕塑作品。他的一生经历如他的雕塑作品千姿百态,他的风骨如他刻刀下的“血肉”,坚韧刚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菊香沁乡实践团三下乡第六天:深入调研,探寻四大怀药文化传承之路
2024年7月20日,菊香沁乡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迎来了第六天。这一天,团队成员们在焦作市本地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访问,旨在了解群众对四大怀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实践团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了龙源湖、人民广场…
百年技艺的传承,鄂州雕花绘新章
鄂州7月11日电(通讯员袁晨熙)7月1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暑期三下乡支援服务队赴鄂州市开展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前几天对鄂州雕花剪纸的了解与学习,“拾遗"团队成员在鄂州雕花剪纸传承人曹小…
守方言根脉,铸非遗丰碑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方言面临着逐渐式微的困境。为守住方言根脉,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于7月17日赴各地社区开展社…
“网”上淘金,湾潭产业“钱”途无量
大学生网报汉川7月21日电(通讯员詹婧)互联网为湾潭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村民们开始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这种线上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增加了收入。同时,互联网也吸引了外部投…
青火突击队:研红土,寻新路
探寻红土精神,寻求创新方法。调研任务进入了高潮阶段,本天调研任务以红土文化为主,同时也在对体育精神继续进行调研。为促进红土文化的传承,我们来到了湛江市博物馆、赤坎区博物馆、赤坎老街等地对群众以…
青火突击队:让体育精神生根发芽
在支教第三天的实践中,主要进行了儿童诗歌的授课以及对于体育精神的调研。调研的时间和地点上,我们主要在路上随机提问学生和晚上上课前集中问询,调研过程中也有被学生们所拒绝的经历所在,但所有的队友们…
辽师海华学子三下乡:青春助力促发展,乡村振兴展新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大学生走进乡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2024年7月8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循声觅道,溪涨波涛”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辽宁省本溪市溪湖…
走进社区基层:青春聚力,与时同行
近日,位于市中心的阙里社区活动中心完成了一系列温馨升级工程,正式以全新的面貌向社区内及周边的居民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水平,为中老年朋友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便利与温馨。本次升级不仅涵盖了硬件…
雕纸成花,守护非遗
鄂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晨熙)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鄂州市吴都小学雕花剪纸示范点学习鄂州雕花剪纸制作技艺的第二天。为了弘扬中国丰富多样的优秀非遗文化,切实感受中华…
“网”住绿水青山,湾潭乡村换新“颜”
大学生网报汉川7月21日电(通讯员詹婧)互联网的触角正慢慢延伸到湾潭乡的每个角落,为乡村环境带来了细微却积极的变化。村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了解环保知识,参与在线环保活动,比如垃圾分类的指导和推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