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天“拾遗”实践活动的结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拾遗志愿服务队的三下乡之旅正式落下帷幕。五天时间很长,长得我们学会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雕花剪纸,同时五天时间也很短,短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学习的更为精湛就草草结束。这五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深。这五天我们不仅学习了鄂州老花样雕花剪纸的实际操作技艺,还感悟了鄂州贺龙军部遗址的庄重悲凉,更领略了鄂州市博物馆的磅礴大气。在曹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创作了一幅幅雕花剪纸作品,每一件作品里,都蕴含着每一位队员们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期望与信仰。
实践的前几天,团队成员们跟着省级传承华人、湖北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曹小琴老师学习雕花剪纸的实践操作技艺,在曹小琴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我们很快便上手实操并自己选择心仪的作品进行创作。曹小琴老师认真的对我们说道:“雕花剪纸的本意是为了民众们刺绣服务的,是一门实用艺术,只有被群众接受的艺术,才是能长久流传的好艺术。”曹小琴老师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斩断了我对于非遗传承的所有的困惑。在真正进行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之前,我一直认为,非遗传承无非是政府提高对非遗的宣传以及手艺人们坚持努力的创作的作品。但其实大错特错,非遗的传承不属于哪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只有落实到我们真正实际参与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这一份非遗项目的保护才算落到实处,而每有一份非遗项目的得到保护,每有一份非遗项目得到大众视野的关注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增添一份光彩、我们的民族自信才得更加得到成长、我们的民族脊梁才得以挺得更为端正。
图为曹小琴老师教导团队成员剪纸雕花技巧 。黄朝凯 摄
学习鄂州老花样雕花剪纸的技艺自然也离不开了解鄂州雕花剪纸的历史。于是,曹小琴老师带领实践团队来到了鄂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鄂州雕花剪纸的起源以及发展。在曹小琴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终于能体会到曹小琴老师说的那句“雕花剪纸的本意是为民众刺绣进行服务的”的真正含义,一件件鄂州老花样陈列在展品之中,旁边还配有老一辈手艺人们创作雕花剪纸的图片。原来,非遗传承并不是只要会这门手艺就能家产万贯,相反,非遗传承人们大多并不富裕。正所谓高手在民间,非遗的传承更多的是信仰与文化的传递.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非遗传承人们对先祖们流传下来的手艺加以学习并创新。如若没有那些非遗传承人的代代传承,如今我们又怎么得以见到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和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那么下一个非遗传承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图为曹小琴老师为团队成员们讲解鄂州雕花剪纸的历史发展 。黄朝凯 摄
这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的眼泪,新时代在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同时,经常忽略了对精神财富的发展,这也使得不少非遗文化的失传更有甚者被外国所剽窃,成为飘落他乡的孤儿。但好在仍有人没有忘记,在全国的广泛号召下,有无数支类似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这些志愿队,前往各地的民间小巷里去寻找,去拾遗。只要还有一支队伍,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坚持着去做这件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将得以永葆辉煌。
图为拾遗三下乡团队在鄂州博物馆前的合照 。容菲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68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