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教芷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调研小组前往芷江科技馆进行调研学习。在蝴蝶堆画非遗传承人暨芷江科技馆馆长刘小平的带领下,参观了昆虫博物馆和蝴蝶艺术博物馆。
芷江科技馆目前有三个核心场馆,目前工艺美术馆正在进行维修。在刘小平馆长的讲解下,我们依次走过昆虫博物馆和蝴蝶艺术博物馆,其中每个场馆都有自己的特色,令人回味无穷。作为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科技馆为我们带来了三新:
新在昆虫种类奇特多样。首先昆虫博物馆馆藏昆虫种类众多,外表奇特,有国内外昆虫2000多个品种,典型的包含翅膀如丹顶鹤一般的赤基色蟌、极其少见的目脩虫、花纹奇妙多样的天牛和外表精美艳丽的蝴蝶等。每一种标本都用树脂凝结固定姿态,可保存万年之久。据刘馆长所说,这类标本的制作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种类之多一方面体现了芷江科技馆的底蕴深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刘小平馆长等一批甘愿奉献的人对芷江科技馆的事业的热衷与热爱。
新在非遗展现民族文化。接下来的蝴蝶艺术博物馆即芷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堆画的馆藏场所,有立体造型蝴蝶堆画120多幅。蝴蝶堆画起源于唐宋时期,在清代成体系,是以国画为基础,蝴蝶翅膀为原料,通过干燥、构图、修剪、粘贴等三十多道工序制成的精美立体画作。从历史神话人物角色,到中国特色动物形象,再到芷江侗族的人文风俗和特色景点,蝴蝶堆画以非遗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将蝴蝶翅膀与中华文化相结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尊敬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目之所及的这些艺术品无不让我们敬佩先辈的智慧,无不让我们欣赏先辈的审美,无不让我们自豪民族的文化。我们问馆长:“您做了这么年的蝴蝶堆画,什么是它最吸引您的地方?”,刘馆长笑着答到:“我们做这个的自然是处处都喜欢!”。在欣赏之间,我们也不知道是貂蝉、大熊猫、侗族青年让蝴蝶的翅膀活了起来,还是蝴蝶的翅膀让他们栩栩如生了。
新在教育意义造福人民。据刘馆长所说,自2016年芷江科技馆成立以来,每年都有本地和外地的小学、中学、大学生前来学习,还包括社会团体等等。乡村中的科技馆让村镇县城的孩子不用去城里也能看到百科全书里的东西,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神奇的存在,为孩子们埋下一颗探索自然的种子。在去科技馆之前我们经过芷江教育局,看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八个字俨然树立在楼顶,离开科技馆后我们只觉得这一刻教育的闭环形成了。
调研结束后刘馆长留下我们喝茶,聊到他如何建立芷江科技馆,聊到蝴蝶堆画的非遗传承,聊到科技馆的未来发展。他告诉我们:“你们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以后要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一定要多像这样走到乡村田间,去实践去开拓视野去了解课本之外的知识。”我们心领神会,点头应是。看着刘馆长已经湿透的衣服,一股由衷的敬意自内心而来,中国还有很多愿意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基础教育无私奉献的人,他们践行着“中国梦”,发挥教育的力量,让文化之花盛开。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及时当勉励,青春当有为”,多去乡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2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