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至16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谈活动,亲身体验了沂蒙红色文化的魅力,也深刻理解了山东革命老区军民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2023级辅导员董欣任团队指导老师。
参观红色展厅,领略革命精神
第一站,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步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众多曾经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工作过、战斗过的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照片与介绍,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人民军队从战火中走来,历经风雨洗礼,最终成为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钢铁长城的壮丽篇章。学子们驻足凝视,心中涌起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人民军队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才为人民带来了解放的曙光,这也让学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子弟兵”这一称号背后所承载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
图为学子宣讲队在“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前浏览石刻 赵倩琳 摄
随后,实践团转至“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这里,讲述的是一群普通而伟大的女性的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之下,广大沂蒙地区的女性也参与到了革命斗争之中,山东的沂蒙地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明德英、王换于等都是沂蒙“红嫂”的优秀代表。她们以无私的母爱和坚韧的意志,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英勇牺牲,充分彰显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透过一件件历史文物、看过一幅幅场景再现,学子们被“红嫂”们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她们的革命精神,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图为学子宣讲队在“红嫂纪念碑”前合照 赵倩琳 摄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以“跟着共产党走”为主题的展览区。这里不仅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艰难探索,到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辉煌历程,也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沂蒙山区这片革命圣地的足迹,向我们诉说着“党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道理。学子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使他们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尤其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
图为学子宣讲队在浏览《跟着共产党走》的乐谱石刻 赵倩琳 摄
开展口述访谈,研习沂蒙精神
为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当代传承,学子宣讲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闫纪锁进行了细致的口述采访。
伟大的精神总是渗透在具体的事件之中,在访谈过程中,闫经理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几位“红嫂”的事迹,如明德英乳汁救活小战士、王换于办战时托儿所、李桂芬架起火线桥等。“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闫经理深情地用这句民谣向学子们诠释沂蒙精神的内涵,言语间流露出的是对红嫂与革命前辈们深切敬意和真挚情感,展现出了沂蒙精神的真实与伟大。
图为山东省红嫂家乡旅游区总经理闫纪锁在讲述红嫂故事 赵倩琳 摄
谈及沂蒙精神的独特之处,闫经理强调 “军民关系”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在沂蒙革命老区,有着“民拥军、军爱民”的光荣传统,人民群众自发地拥护与帮助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也通过英勇地战斗来解放广大人民群众。正是这样的军民鱼水情分,才推动了 “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情深、生死与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铸就。
图为学子宣讲队队员在认真听闫经理的讲解 赵倩琳 摄
对于沂蒙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及其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生机,闫经理与队员们交流了红嫂家乡旅游区的三项成功经验:一是秉承毛主席的指示,“把沂蒙这场戏演出来”,通过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创作出戏剧《沂蒙四季》,同时在红嫂旅游区内设置小院戏剧,生动形象地向当代人民展示了老区革命历史与沂蒙精神;二是通过争取政府加大对沂蒙地区的支持和帮扶,从宏观层面推动沂蒙地区全面发展;三是呼吁当地年轻人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提升爱国情怀,投身家乡乡村振兴事业,同时景区对于本地大学生免费开放,以期有更多青年人了解、体会并传播沂蒙精神。
图为学子宣讲队队员与闫纪锁总经理合照 赵倩琳 摄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子宣讲队此次踏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在进一步了解沂蒙革命老区光荣历史与风貌的同时,更进一步深化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认同。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沂蒙精神弘扬与传承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学子宣讲队的队员们也将继续积极探索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传承红色精神,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中传递出学子声音,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学子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3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