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塘垭第四季第三集|课堂献爱心,促膝知童心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系列活动(三)
帮扶连心,童歌颂章。7月12日,“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迎来帮扶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的第三天。由于暴雨延期的“逸师公益爱心课堂”线下课程今日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家校采访与道路清淤等活动也有序开展。
上午8:30,逸师公益爱心课堂开班仪式在徐家镇中心小学校举行。
开班仪式上,“青春飞扬•筑梦夏乡”志愿服务队代表邓雨萌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志愿队将珍惜本次实践机会,在爱心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专业优势,展现学院风采,在塘垭这片沃土上,用“真心、恒心、责任心”培育好祖国的“青苗”。
随后,徐家镇中心小学校长廖尊位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志愿服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诚挚感谢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4年来为徐家镇中心小学带来的各类教育帮扶,为塘垭村的教育振兴添砖加瓦。他还寄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要利用好宝贵的学习机会,在爱心课堂上拓新知、开眼界、明大德,为将来立身社会,服务社会积蓄青春力量。
开班仪式结束后,上午9:00,逸师公益爱心课堂准时开课。志愿者们为徐家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软笔书法课与职业启蒙课。
在软笔书法课上,志愿者代渝钦立足汉字特点设置教学情境,让同学们扮演“汉字魔法师”,通过“增笔画,造新字”的游戏,让同学们对“本”字外形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出动的“小小侦探”,在宏观的基础上从“微”着手,完成了对“本”字的细节分析。代渝钦老师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乡土中常见的辣椒、翠竹等农作物比作“本”的主要笔画,让传统“乏味”的授课模式转化为充满“趣味”和“生活味”的童真课堂。
在随后的职业启蒙课上,志愿者周一可带领大家走进《疯狂动物城》的世界,与同学们熟悉的兔子朱迪、大象厨师等卡通人物一起学习,让同学们对喜爱的警察、厨师等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可老师还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谁是卧底”搬进了课堂,让同学们在游戏里总结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上午10:00,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采访了在徐家镇中心小学执教6年的一线教师龚桂花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在徐家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也锤炼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她也谈到,乡村教育面临着教师流失,留守儿童占比大的问题。对此,学校积极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打造和睦校风,在以诚待人,以情感人的基础上留住人才。徐家小学还积极组织开展亲情电话、留守儿童生日会等活动,增强家校联系,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随后,廖尊位校长也接受了志愿服务队的专访。他谈到逸师公益爱心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师教学模式新颖,知识储备丰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与追捧。他还表示,学校将借乡村振兴的东风,进一步利用社会力量,动员学生家长,建设家、校、社三方教育实践基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乡村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学校还致力于劳动教育,在学校内设立了乡情文化陈列室。将草木铁犁等种种“文化印记”搬进校园,帮助乡土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为乡土文化培育新的土壤。
下午14:30,志愿团队带着结对小老师们精心准备的书信和小礼物走进逸师公益爱心课堂“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的学生家中,对贾梦铃、易书同、张年炜同学开展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与家长讨论孩子的学习成效。家长们纷纷表示,爱心课堂将“外面的声音”带进了塘垭,缓解了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孩子们也谈到愿意继续参与爱心课堂项目,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交朋友也帮助自己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心底也埋下了一颗考大学的种子。志愿者们将进一步加强师生沟通,做好家校回访,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及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来调整教学方案,增强“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扶的实际成效。
7月12日,巫溪县塘垭村解除“暴雨预警”,迎来了雨过天晴。道路经过昨日的初步清淤,仍有残留的枯枝沙石堆积在公路与行人步道,影响村民出行与乡村风貌。下午14:30,志愿队积极行动、勇担重任,沿公路和人行步道有序展开清理工作。工作中,志愿队坚持点面结合,铲除路面沙石,搬运枯枝石块,协助政府工作人员完成排水清淤,确保排水通畅。接下来,志愿队将保持“与塘垭人民风雨同舟”的责任感,做好准备应对汛期灾害防范与修复工作,为人民筑牢“安全网”,打好“保护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工作中要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志愿服务队在今日躬耕一线,问计于民,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要,这也将帮助团队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民之所需。
记者:谢雨君
拍摄:冯佳谣 谢雨君 王熠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30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