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实践服务队宣教组成员彭湛娴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和社区开展了主题为二十四节气的非遗小课堂。总体课程设计提升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
非遗小课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再重点对即将到来的大暑节气做了介绍,最后开展了大暑主题书签制作活动。在书签制作活动结束后,彭湛娴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外某品牌恶意使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时事强调当下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身体力行地进行弘扬、保护。
在正式讲述二十四节气及大暑这一节气之前,老师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夏季的季节特点出发,寻找节气的特征,引入关于节气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积极调动起来,不少学生的答案让人眼前一亮。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相关问题之后,课程便正式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教授环节。在此过程中,课堂着重强调了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及文化地位,并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对节气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进入课程的第二大部分,彭湛娴围绕大暑的气候特点及各地的大暑习俗进行了介绍,并以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增加了讲解的趣味,学生们紧跟老师思路,开动脑筋,仔细听讲,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积极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受到了老师和助教们的赞扬。
进入书签制作环节,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用彩笔在空白书签上绘出了心中的大暑。他们的书签图案五花八门:红彤彤的西瓜、怒放于池塘中的接天莲花、郁郁葱葱的麦田……一幅幅画卷恣意铺开,勾勒出了大暑时节独特的景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们基于生活实践并结合大暑的气候特点所展现出来的真实内心,蕴含着他们看待大暑的童稚视角。在他们的眼中,大暑是热烈的、富有生机的、绚烂多彩的。手工绘制书签的实践形式无疑让他们加深了对大暑节气特点的印象,巩固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相关知识。
“老师,请问荷花应该怎么描绘呢?”“老师您看,我画的太阳正在吃西瓜,冰棒也长出了脚丫。”学生们的童言童语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闷热的天气也无法掩盖他们心中真挚的热情和激动。老师和助教在学生们之间走动,不时停下来观看学生在书签上的“大作”。当老师向学生们提问创作目的和想法时,学生们都积极地表达自己,而老师也耐心倾听学生的创作目的和想法。师生在此时打成一片,课堂氛围中洋溢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书签制作结束后,老师以课堂上讲授的二十四节气为原点,向外引申,把学生们的思路带领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领域,引导学生对我国保护传统文化的现象和措施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曾经见过的非遗技艺,鼓励学生针对非遗文化表达自身的想法。
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有三位学生的回答较为亮眼。小怡表示,非遗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缺少传承人。小怡最感兴趣的非遗文化是醒狮文化,她常常会在课余时间画醒狮。在绘画过程中,她先对醒狮的整体轮廓进行勾勒,再为它画上绚丽的颜色,舞动的醒狮形象跃然纸上。她说:“我喜欢醒狮,希望能在画作中弘扬醒狮文化。”与小怡较为关注醒狮文化不同,小辰比较喜欢非遗文化中的冶铁和砚台制作。他告诉授课老师,自己的学校会给全校的学生播放非遗主题的电视剧,让他们在放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非遗文化的知识,寓教于乐,小辰也因此学习到了不少非遗文化。他十分佩服非遗匠人的工匠精神,认为他们有耐心、有毅力,能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把再普通不过的砚石变成精美绝伦的砚台,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中把一块铁冶炼成锋利的刀剑。小晞则热爱着非遗文化中的景泰蓝工艺。她表示自己平时有制作陶艺的喜好,惊叹于朴素的陶土、高岭土能在手中塑造成各式各样的陶器、瓷器,并享受着修饰陶瓷的过程。小晞曾经把景泰蓝工艺运用在自己制作陶瓷的过程中,一抹抹神秘的蓝任意流淌、迂回,成就了她亲手制作的唯一。
在本次非遗小课堂中,学生们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逐渐深入,从一开始只对二十四节气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到懂得从气候特点、各地习俗等方面增进对节气的认识。老师在课堂中明确了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意义,帮助学生站在整体文化的高度上认识了节气。在制作书签时,学生们经过思考,把对大暑节气的抽象认知转化成为具象化的意象呈现在书签上,体现了课堂知识内容落实到实际的过程。
总体而言,二十四节气非遗小课堂从生活角度进行切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了节气,并以节气为出发点,带动辐射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领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了解、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授课老师期待学生们能通过这次非遗小课堂的学习,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世界感受到独特的中华之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2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