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科普古代科学,启蒙童智趣味课堂
洛阳7月13日电(通讯员万里晓烁)河南科技大学七彩假期志愿示范团队“智汇古韵,创焕永旌”的成员万里晓烁和李安烁于2024年7月8日来到了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上课铃声响起后,团队成员李安烁面带微笑,“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超级厉害的古代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可了不起啦,大家想不想知道呀?”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
首先进入孩子们视野的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李安烁巧妙地利用PPT上的动画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动画,被地动仪的神奇深深吸引。
团队成员万里晓烁还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动仪工作原理。他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扮演地动仪上的龙和蟾蜍,模拟地震发生时铜球掉落的情景。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互动过程中,一个小朋友好奇地问道:“老师,那地动仪真的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吗?”万里晓烁耐心地解释在课堂上,万里晓烁向孩子们澄清地动仪不预测地震,只指示地震方向。地震后,它能迅速告诉我们哪里需要帮助,让我们更快救援。孩子们听后,纷纷点头。
接下来,李安烁将话题转向了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他讲述了祖冲之如何通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精确计算出圆周率的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李安烁笑着将圆周率的定义与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价值向孩子们解答。
图为团队成员李安烁为孩子们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王元庆供图。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圆周率的奥秘,万里晓烁拿出了一根绳子和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道具,他先给孩子们示范如何用绳子通过计算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之后,邀请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都拿到了绳子和圆形道具,孩子们纷纷动手测量和计算,教室里充满了讨论和探索的声音。在计算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万里晓烁便在各小组间穿梭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努力,各个小组都得出了自己的计算结果,虽然与准确的圆周率存在一定误差,但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对圆周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的最后,团队成员李安烁为孩子们介绍了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和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团队成员李安烁通过讲述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草药知识,让孩子们对古代中医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图片,如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功效和用途。此外,李安烁向小朋友们简述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历程,强调了其对医学发展的贡献,展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李安烁尽量使用易懂的语言,同时配合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而团队成员万里晓烁则一直在一旁关注着课堂的进展,维持课堂秩序。当有个别孩子开始交头接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团队成员万里晓烁会走到身边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互动环节中,万里晓烁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小朋友们一起完成游戏和任务,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整堂课程持续了四十五分钟,团队成员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及默契的配合,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绝伦的科学特色课。通过互动问答、小组游戏等形式,孩子们不仅对张衡、祖冲之和李时珍这三位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他们的重要发明和贡献,还感受到了古代科学的魅力和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图为课下孩子们询问团队成员万里晓烁问题。王元庆供图。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围在团队成员身边,询问着关于古代科学家的各种问题。“老师,我以后也想成为像张衡一样的科学家,发明出很厉害的东西!”“老师,我想学习中医,像李时珍爷爷一样治病救人!”看着孩子们充满憧憬的眼神,团队成员感到无比欣慰。他们知道,这堂课程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河南科技大学七彩假期志愿示范团队“智汇古韵,创焕永旌”举行的科学特色课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圆满完成。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小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相信这样的特色课程将会在更多的学校开展,为孩子们的未来打开一扇扇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窗户,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追逐自己的梦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2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