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学子赴革命老区调研扶贫报道与当地发展状况
(通讯员:董芍君)扶贫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探讨扶贫报道与革命老区社会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黄冈市红安县---中国第一将军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
8月20日,团队首先来到了红安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在韩副主任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红安县具有典型性的几项扶贫政策:“1+12”、“1+9”、“1+6”、”1+7”;光伏扶贫;医疗扶贫等。尤其是医疗扶贫,红安县的贫困户在定点医院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同时,个人支付住院总医疗费用的10%且当年累计自费不超过5000元。据韩副主任介绍,这是红安县政府针对本地的贫困户制定的一项政策,为此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效果很好,很多贫困户因此也敢看病了。
20日下午,团队成员又分别去到了红安广电和县委宣传部。在红安广电,严松记者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扶贫报道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专栏“精准扶贫在行动”,专门针对扶贫工作的进展状况、政策宣传以及扶贫典型等进行报道。除此之外,红安电视台还创办了“最红安”微信公众号对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报道推送。这样的报道不仅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帮助贫困户,也可以让大家共同学习扶贫经验。在县委宣传部,方老师向团队成员展示了2017年新闻报道剪辑手册,里面贴满了国内媒体对于红安的各类报道。同时,县政府还开设了红安网,关于扶贫工作的报道、诗歌等都可以在这一网站上进行浏览。在谈到关于扶贫报道选题的问题上,方老师说,当地的扶贫报道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向性,只要是具有典型性的扶贫干部或是脱贫户都会去进行报道。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大家的扶贫士气,令一方面也是对扶贫政策的无形宣传。
扶贫工作做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了真正了解扶贫信息的传播,团队成员于22日至25日分别前往了二程镇的西林村和高桥镇的长丰村进行调研。
22日团队成员一早来到了西林村进行调研。据村里的刘书记介绍,2015年前,全村有55户132人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如今已全部脱贫,主要的脱贫方式是通过引进市场主体,贫困户可以通过分红、就业等方式获取利益。在村内,团队成员也看到了鱼塘、果园、养殖场和光伏发电厂等市场主体。在谈到扶贫政策如何在村内进行宣传的问题,刘书记向团队谈道,自2017年5月份红安县“万千工程”开展以来,全县配置398个驻村工作队,隶属12个总队管理,负责所在村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政策落实、软件建设等具体工作。所有的驻村干部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贫困户如果有不懂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多都是向驻村干部反映,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刘书记的建议下,团队成员于23日晚上再次来到西林村进行贫困户的走访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方式以及信息反馈渠道等问题。在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贫困户们对于信息的反馈渠道都是以人际沟通为主,他们接受到扶贫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干部的口头宣传、“村村通”广播、电视新闻等方式。
与西林村不同的是,长丰村以旅游扶贫为主。据村里的韩主任介绍,长丰村以凸显“主席故里”品牌效应为目标,构建了九龙冲红色旅游核心区,李先念故居创建成为国家4A景区,2012年长丰村被省旅游局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和“湖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很多贫困户会在纪念馆门口卖小商品或是农副产品。在周末,也会有很多人前来游玩。在25日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的贫困户获知扶贫政策信息也是通过干部的口头传播、广播、新闻、扶贫活动、扶贫纪录片的播放、宣传车的喇叭播放等。
5天的暑期实践结束了,过程虽然艰辛但却收获满满。除了了解到红安县的扶贫政策信息外,团队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在大众媒介的叙事中,“革命老区”常作为隐喻来表征革命老区贫困人群的日常生活,并经常被赋予“保守”、“封建”、“落后”等刻板印象,但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了贫困户虽然生活艰辛,但却十分的乐观和敢于拼搏。很多贫困户因病致贫,但仍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种地、打散工等来补贴家用。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团队成员。传媒与革命老区贫困主体之间的认同困境极可能来自于对革命老区贫困人群的认识程度不够所导致。若能扎根于此人群中,也可报道出真正展现革命老区贫困人群风采的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