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陕北说书,是第一批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特色曲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独特的艺术内涵。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4年3月10日,“说书新坊”实践调研队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开启了一场陕北说书探寻之旅。
对话百姓倾听心声
绥德,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的美誉,是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更是陕北说书的发祥地之一。清晨8:00,调研队前往绥德街道进行街头采访,调查陕北民众对于“陕北说书”的认知度及对本土艺术形式的观感与建议。
团队首先采访到一位当地早餐店老板,对于团队成员关于对陕北说书了解多少的问题,老板回答自己不甚了解,但听过几回,认为说书表演颇有趣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摊黄儿”爷爷)
街访工作随着下一位受访者“摊黄爷爷”的到来正式进入高潮。爷爷一边制作陕北名小吃“摊黄儿”一边与调研组交谈,聊到说书,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很喜欢听陕北说书,有时也会向外地朋友推荐”。爷爷表示自己经常去看说书表演,也会通过网络视频欣赏,还和团队成员分享了一些趣闻。对于说书新坊以创新形式传承发展陕北说书的事业,爷爷表示自己虽然更喜欢传统说书,但如果这项工作能够让陕北说书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那将是十分有意义的。谈话间,“摊黄儿“爷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鼓励。
随后,调研队依次采访了十余位当地居民,其中包括商铺老板、中小学生等,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对陕北说书知之甚少,相较陕北说书,他们对民歌、秧歌等艺术形式更感兴趣。但与此同时,大多受访者也表明他们期待看到说书实现创新发展,愿意一赏说书新坊工作室即将推出的新时代说书产品。
传承非遗秉守初心
中午13:00,走过雄伟的吕布雕像,跨越古朴的千狮桥,调研队来到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乔仰文先生家中,展开了长达三小时的人物专访。乔仰文先生,中国曲艺第十二届牡丹奖大赛节目奖、陕西省第三届牡丹奖大赛表演奖等多个荣誉奖项得主。曾为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等表演陕北说书,就在去年,还登上了中国—中亚峰会的舞台,在国宴上为习近平总书记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带来精彩绝伦的说书表演。团队成员与乔先生就陕北说书发展存在的“流行文化侵占市场,艺术传承后继乏人,作品生产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图为非遗传承人乔仰文先生接受采访)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与乔仰文先生的合影)
采访过后,成员们在乔先生带领下参观了绥德文化馆,领略了包括秧歌、唢呐、泥塑在内的一系列非遗艺术。其间,成员们有幸欣赏到乔先生在文化馆内现场表演的节目《刮大风》,乔先生的倾情演绎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
深入乡村 体验民俗
(图为子洲裴家湾村)
下午18:30,团队随乔先生来到了他即将进行说书表演的村庄——子洲裴家湾。村民们热情地招呼着来自他乡的团队成员,这让大家深受感动。夜幕降临,乔先生在进行祭祀仪式后,手执三弦琴,面向麦克风唱起悠长的说书。他的声音如同穿越时空的回响,回荡在整个村庄。至此,“说书新坊”实践团队的调研之旅正式告一段落。
非遗传承需共同努力,多方协作必不可少。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不仅是前辈们的心血与使命,更应该是青年一辈的责任与担当。“说书新坊”调研队通过此次实地考察,深切感受到了陕北说书之美,在脚踏黄土的寻访之路上汲取了来自乡土的文化力量,同时,大家也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在未来的道路上,团队将继续探索陕北说书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孙嘉翌 卢雅淼 李宇华
图:孙嘉翌 王雨杰
审核:赵婉彤 李彦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50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