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武汉市委推动“大学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项目化方式落实落细,将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成长成才同城市发展相结合,引导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深入全市广大农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1.坚持上下联动“一盘棋”,做到活动开展有力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沟通联系,加强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确保活动设计科学化、精细化。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推动校地双方强化对接联络、协作配合,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二是聚焦活动主题。坚持“按需设项”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策划一批既能满足基层需求、又能发挥学生专业优势的活动项目。三是建强服务队伍。突出项目实施主体的专业性,广泛吸纳综合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有志扎根基层的青年学生充实服务力量。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推动高校选优配强项目指导老师。2.打出优质服务“组合拳”,做到帮扶基层有精度。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立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利用专业特长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把新文化带进社区村落,凝聚社会正能量。围绕培育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普及、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二是将新理念讲给邻里乡亲,筑牢治理新格局。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等项目,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落实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开展疾病防治宣传、健康知识科普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围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开展法治宣传、智慧治理等活动,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三是用新知识解决困难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瞄准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宣传讲解各项惠农政策,开展现代农技推广、产业发展指导、发展农村电商等活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紧盯农村留守儿童陪伴问题,积极提供课业和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安全自护教育等服务,促进农村青少年全面发展。3.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做到品牌创建有亮度。一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搭建“校院+基层实践基地”教育平台,大力推广“在基层一线上活思政教育课”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基层的“第二课堂”,开创了青年受教、基层受益的良好局面。二是构建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帮扶项目实效性。坚持“项目化运作、动态化管理、长效化推动”的工作模式,在项目计划安排、日常管理、经费使用、安全保障、结项评估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流程和标准,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题培训、跟踪督导,努力让项目成果惠及更多基层群众。三是树立精品打造意识,增强活动开展持续性。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前期给予重点项目启动经费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后续实施效果进行档次划分和经费拨付,确保项目开展高质高效。严格执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行动”实践要求,充分展现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活动品牌特色。通过开辟电视专栏、编发微信专题等多种宣传形式,讲好实践故事,引导更多大学生“走下去”“干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50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