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泥塑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更好地传承与创新,2024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前往高密感受了一场盛大的乡土文化视觉盛宴。
伊始,实践队员初入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观赏了形态多样的的泥塑形象,并且了解到,高密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原由高密聂家庄一户穷苦艺人从捏锅子花开始。“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饰的泥坨,形似一口覆盖的铁锅,因之得名。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节期间晚上点燃“放花”观赏。经过聂家庄艺人们世代相传,使其由粗到细,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生产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品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多个品种。队员们还发现许多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最令人印象深刻,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给实践队员平添无穷乐趣。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聂家庄。在高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聂家庄泥塑具有独特的色彩,在全国民间泥塑中独具地方特色。队员们参观了泥塑的制作过程,了解到其原料主要是来自聂家庄地下一米多的黄黏土,加上细黄土,按比例和好泥,放进石膏制成的模具里按压成型,自然晾到半干后修坯。然后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装哨、彩绘等,经过这些工序,才能制作出造型大胆夸张、稚拙憨朴,着色浓艳,能动会叫,表情生动的泥塑作品。然后通过采访当地民众和队内总结到聂家庄泥塑的特点在于其形、色、声、动四者俱全,这在各地泥塑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造型多样,有动物、人物等,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观结束,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这一乡土文化瑰宝,队员们将它的特点价值汇编起来利用广大网络平台让更多人知晓。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做好传播工作,如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将泥塑文化呈现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入创新元素,使泥塑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高密泥塑这一美丽的艺术形式,这也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0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