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春节的前一周,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队队员来到了滨州方志馆进行了参观学习。滨州方志馆是滨州市政府为展示滨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位于滨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滨州市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滨州方志馆共有四层,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个部分。常设展览包括“滨州历史文化陈列”、“滨州民俗文化陈列”、“滨州现代文化陈列”和“滨州城市规划展览”四个展厅。这些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滨州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在这次参观中,我参观了“滨州民俗文化陈列”。这里展示了滨州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鼓子秧歌、花鼓戏、民间剪纸等。通过观看场景复原和民间艺人的表演,我深入了解了滨州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这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滨州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滨州民俗文化陈列”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场景复原等形式,展示了滨州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展览中的文物和图片,涵盖了滨州各地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鼓子秧歌、花鼓戏、民间剪纸等,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滨州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滨州的民俗历史丰富多样,比如渔鼓戏。渔鼓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原是道士们唱的曲调。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历代相沿,成为比较流行的曲艺形式。在山东境内的不少地区,常有艺人演唱。1723年(清雍正元年)左右,沾化农村的业余爱好者将说唱的渔鼓搬上舞台化装演出,并随着演唱内容和角色行当的不断扩充,逐渐衍化发展为独立剧种。再如阳信鼓子秧歌。鼓子秧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在阳信县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阳信县城西部的洋湖乡、温店乡镇以及附近周边县的邻村。据滨州文化志记载:“阳信的鼓子秧歌产生公元六百二十四年的前唐时期。”
参观完滨州方志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它们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滨州的历史文化。
总的来说,参观滨州方志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里展示了滨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成果,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滨州方志馆将会成为滨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滨州的历史文化,共同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