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控制学院“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追捕年味(3):安徽省明光市之年味乡愁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

春节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和传承。为了深入追捕年味,“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安徽省明光市进行采访调研,入乡随俗了解并宣传明光市的年味,以此为传承保护年味作出贡献。

明光市的年俗丰富多彩。腊八节的腊八粥是必须要喝的,它寓意着增福增寿。少数家族会在年前选择返乡祭祖,作为对先人的纪念,也寓意着祈福新的一年能够继续得到祖先庇护。除夕当天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就是放炮了:小孩子们砸摔炮,点仙女棒;大孩子们放擦炮,点烟火。吃年夜饭前点鞭炮是必须的,年味就在这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慢慢达到顶峰。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群孩子就结伴去逛花市。人们各个手提着灯笼,背上待会要使用的“军火”,向着南湖公园进发。本市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便是市民们庆典的中心。这里吵闹的就像是战场的交火中心,一连数日“炮火连天”,在跨年时刻的疯狂尤为更甚,烟花之彩遮天蔽日,烟雾缭绕使人伸手不见五指!直到如今,耳畔都仿佛有噼里啪啦的炮声在嗡嗡作响。狂欢一直持续到深夜,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保留了北方的叩首礼,在给老人与长辈们拜年时,孩子们往往要双膝跪地,前额触地,行三叩首之礼。在行礼之后,晚辈往往能够得到压岁钱作为回礼。时代变迁,虽然如今这个习俗慢慢被人们所淡化了,但在农村地区,叩首礼还是很流行的。这里没有特别重视拜年的顺序,比如什么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大年初几后才能去拜谁谁谁,这些繁琐的约束实际上并不存在。总的来说,比起其他的边边框框,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

明光市的过年饮食余味无穷。坐落于淮河河畔,附近又错落着女山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的水产很丰富,过年的鱼类,螃蟹是必不可少的。钓鱼的人们扛着鱼竿满载而归,鲜美的草鱼,或是细嫩的黑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味蕾。新年并不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但是本地特产女山湖大闸蟹依旧是年夜饭中的“扛把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对着金灿灿蟹黄与白嫩嫩的蟹膏大快朵颐,螃蟹的甲壳堆积成山,累在餐桌上,这是我对于春节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作为南方中的北方,北方中的南方,这里过年的主食既有米饭,也有饺子包子等面食,以供不同口味的人挑选。元宵节的选择因人而异,元宵或是汤圆都有一席之地。对远离家乡的youzi来说最美味的莫过于奶奶包的饺子了,以至于吃不到饺子,就会觉得过年少了些什么,这更是游子对于家乡最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怀,一种寄托。

对于年味的寻访,本次采访到了四个人。

第一位受访者:“小时候,村里面条件不是太好,小朋友的玩具很少,我们就把平时每家的扫帚用秃后,不能再用的,都收集在一个地方。等到过年的时候,或是元宵节,小朋友们就会聚集在田野之中,一起把那些扫帚点燃。大家一起将燃着火焰的扫帚扔向天空,就像是现在的烟火一样,它们在黑夜中舞动着,闪烁着火花。小孩子们都高兴地手舞足蹈,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对于年味的回忆,她说道:“那肯定是饺子了。家家户户包饺子!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挨个亲戚去拜年,那是真的去拜年!过去压岁钱还不是太流行,但是这种给长辈拜年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年味比较比较浓的事情就是一起看春晚。那时候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我家有电视,于是隔壁的邻居好几家人,还有小孩子们就都聚集在我们一户人家院子里看电视。搬着板凳围成一圈,乡亲们一直看到深夜才走……”对于她来说,消失的年味是点扫帚这一独特的风俗的消失,我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无奈。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习俗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以点烟花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还有一种遗憾就是邻里乡亲一起看春晚这一行为的消失,这随着电视的普及,乃是一种必然。如今高楼林立,如此纯粹的邻里关系也再难找到,唯有唏嘘。

第二位受访者:“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啊,过年的时候啊,总是非常高兴,喜欢放鞭炮,然后贴门对子,包饺子,砸圆子,蒸包子。一家大小老小都穿着新衣服上街去买东西,以前还看电视,看春晚!”当被问到年味最深的印象时,她回答说,炸圆子!肉圆子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直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炸圆子这一习俗。

第三位受访者回忆道:“过去,在一年之中,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有机会买两斤肉吃,哪像现在过年!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租别人家的草房……”谈到过年,他说:“买点个肉,再烧烧家里中的青菜,这年啊,就过去了。”确实,过去的春节虽然保留了很多习俗,但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尝尝荤腥,就是过年最大的消遣了。

第四位受访者回忆道:“买点粉丝,打点肉,这就算过年了。家里很少包饺子,因为包不起……过年过节,小孩子们早早就期盼着要买花衣裳,上街买小东西吃。”她眼里闪烁着:“如今大不相同了,现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过年这几天我都累得直不起腰!每天都包饺子,蒸包子,炸圆子,卤咸菜。”谈到消失的年味,她说,拜年的风气不再流行了。以前的拜年,那真的是邻里乡亲挨家挨户地拜年,整个村子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现在搬到城里住了,这种习俗慢慢就消失了。

经过寻访,我们团队对过去的年俗年味有了一些了解。在过去,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但年味的确是更加浓郁,尤其是整个村子挨家挨户拜年的行为,如今已很难再看到。如今,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对于春节的庆祝方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春节深切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厚重地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集中展示了民风民俗的文化魅力。人们通过节日领悟春节丰富的人文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和强大魅力,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力的源泉。所以,传承年俗,我们更当切身去实践、传承、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寻家乡年味
2024年2月10日上午11时,山东大学“寻家乡年味,品中华文化”文化调研团队长张欣桐跟随其父母来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名寺——极乐寺,体验当地的春节宗教文化。在当地,新年当天上香是一种传统习俗。刚到寺庙…
凝聚转型力量,赋能清洁开采
近年来,在“双碳”政策号召下,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统筹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1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煤炭采选充一体化实践队”实践团队,抵达临沂,造…
二高桥梁,湖医药梦:铸就未来之星的启示录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阳光下,我回到了我的高中母校,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宣讲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灵魂的对话。作为这次宣讲的唯一讲者,我有幸向我的母校学弟学妹…
科技赋能强农,谱写振兴篇章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乡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24年1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访谈并举方式,赴东营市、灵武市等多地展开实践,深入剖…
云端你我心连心,家国文化手牵手
云端你我心连心,家国文化手牵手情暖童心,筑梦高楼,课思文化,浇植国粹。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为期两周的云支教课堂已圆满结束,其中重点开展英语、传统文化、安全常识和感恩教育等基…
恰如一场穿越,体会朱子文化的春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命力,自1月25日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寻脉朱子廉洁气,饮水思源铸经天”社会实践队前往南平市…
红色基因需传承,青春聚力正当时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
红色基因需传承,青春聚力正当时——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的心得体会□晋萃华(文学院2304班)寒假社会实践调查如期而至,我积极的参加了此次活动,…
兰州交通大学“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2024年寒假“返家乡”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如期开
2024年寒假“一起云支教”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过志愿者招募和选拔工作,共有来自18个学院的568余名志愿者和681名中小学生参加本次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活动之前开展了一系列…
深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模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意义重大。为深入理解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安徽财经大学文…
“延”有潜龙“庆”发展 ——北京大学延庆第二调研团实践感悟
2024年1月17日至1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团委力行计划延庆第二调研团达中关村延庆园进行近5天的实践调研。此行聚焦延庆区“1+4+1”绿色产业体系(即“1-全域旅游”,“4-体育科技、无人机、现代园艺、新能源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