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更加深入了解当下非遗文化的发展方向,总结宣传发展经验,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积极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于2024年1月11日奔赴聂家庄,深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1月1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到达聂家庄后,首先与聂家庄泥塑首销作坊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并说明了来意。在作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一起来到了聂家庄泥塑首销作坊。头大、嘴大、腿粗、身小的泥老虎首先映入眼帘, 竖眉瞪眼,昂首踞立,形态既威风凛冽又憨态可掬。工作人员介绍说:“聂家庄泥塑历史久远,艺人众多,代代相传至今,过去农闲时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捏这种泥玩艺贴补家用,曾有民谣广为流传:‘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 ’据《聂氏族谱》记载,家庄泥塑约出现于明末清初。”
乡村手艺人是我国诸多民间手工艺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其在农忙之余所生产的民间手工艺产品体现了区域民众的集体智慧和技艺工巧,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从乡村手艺人的视角审视其自身传承的民间手工技艺及其在当今的境遇,努力知晓传承人如何看待其自身、传承的项目及其他,通过被保护者的视角审视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和部分民间手工技艺的境遇,这对反思已开展和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保护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在实践队成员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聂家庄泥塑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山东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研究考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聂家庄泥塑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明醒目的效果,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动物和人的神情。所塑事物动静结合,活灵活现,特别是传统的“叫虎”,造型大胆夸张, 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叫虎”是聂家庄泥塑作品,需要慢工出细活。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等10余个步骤,都需要手艺人们沉下心来认真创作。聂家庄泥老虎,虎身可以活动,会发声。家庄泥塑无论是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泥玩的造型、色彩的运用,都受到了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的深刻影响。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表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鸟兽虫鱼等,其造型大胆而夸张,更注重写意神似,吸收了扑灰年画上“明油”和“涮画”的技法,加强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晕化效果。声、形、色、动,这些特点在全国泥塑中是独一无二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