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苏中苏南大地的红色精神,引导广大青年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记忆,今年寒假,我作为“寻红色印记,扬铁军精神”——苏中苏南红色之旅实践团的一员,在江苏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进行实践调研。
遵循新四军在抗战时期“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与他们在江苏这片红色热土上谱写“东进序曲”的历史轨迹,我与团队成员们先后前往苏州、南京、扬州、常州、镇江、泰州、南通,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模式进行实地考察与对纪念馆的瞻仰。通过10天左右的实地探访,通过对展板、图片、文字、实物的瞻仰以及和当地人民的对话,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各新四军支队初建、重建、扩建时期的曲折历程。
1940年,新四军东进苏南,翻过横山,抵达江苏境内,在今天的南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江宁地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江苏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追随革命英雄的脚步,我来到了实践的第一站——-南京横山新四军纪念馆,重温“横山烽火”,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在险恶又复杂的环境里磨练出来的新四军‘铁军精神’永不过时,而作为东进江苏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站,横山新四军的抗战条件更为艰苦。硝烟散去忠魂在,历史熠熠照未来。作为青年大学生,在挖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握住前人为我们打造的机会,延续“铁军精神”,为国家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创新新成就。
扬州、常州、镇江的铁军故事似仍在眼前。扬州是新四军于江南渡江北上,挺进苏南、驻扎苏中、开辟苏北的重要地点。常州与镇江是新四军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以模范行动向江南民众展现新四军的精神面貌和作风纪律,使得江南地区民众逐步了解共产党、熟悉新四军,并形成“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的情感认同。也是新四军于苏中苏南地区鏖战日寇、巩固实力,壮大队伍重要历史地点,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泰州、南通新四军红色血脉的调研,我们还了解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源头,为最终的渡江战役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泰州与南通作为两个滨江沿海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特征为隐蔽渡江战船提供优越的环境,推动了新四军队伍在抗战后期的发展。
令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对新四军队伍“冲山之围”的生动描绘。馆内不仅陈列了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信件等,还再现了抗战时期的芦苇沟、通信船以及联络站,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新四军冲山抗战时期。同时,我也感慨于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对“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注解。太湖游击队诞生于群众、立足于群众、扎根于群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是游击队在极端恶劣的反“清乡”中可以坚持战斗的基础。实行“二五减租”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兄弟会和姐妹会等群众团体、发动青年踊跃参加新四军、教育统战地主富农等,这些措施使得太湖游击队在群众间团结汲取进步力量,不断壮大。同时也为新四军在抗战期间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书记在近日对新四军纪念馆调研过程中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当尊崇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托,学习并弘扬铁军精神。青年群体既是时代的受益者,也是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大学生这一年轻的群体,面临着多种选择、机遇和激烈的竞争,处于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新的青年一代想要成功就需要学习“铁军精神”,有坚定的信念直面挑战和挫折,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同时,铁军精神所蕴涵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行事作风”启示大学生,只有团结协作,才有合力,有战斗力。团结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巩固自己的力量源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