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由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15名本科学生组成的“文物之行,法治护航”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汉墓竹简博物馆,对博物馆内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调研与考察,通过学习其专业之处规划自身社会实践的开展。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记录着人类的文明演进和文化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文物面临着各种威胁,如盗窃、破坏、非法交易等。为了加强文物保护,法治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为何要用法治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我们采访了汉墓竹简博物馆年轻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指出,首先,法治可以为文物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管理机构等,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行为,维护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其次,法治可以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相关部门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同时,对于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形成威慑,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法治还可以促进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这样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法治可以推动国际间的文物保护合作。文物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法治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应对跨国文物犯罪等问题,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据“文物之行,法治护航”社会实践队的资料查阅,我们了解到,2023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华司法研究会文物司法研究分会联合发布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以下是部分案例介绍:案例五:被告人盗掘红山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且倒卖文物、抢劫文物,形成专业犯罪团伙,实行“一条龙”作业,涉案文物等级高、数量大,非法获利巨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重拳出击,全面打击文物犯罪网络,严惩文物犯罪团伙首犯,彻底斩断文物犯罪链条。案例八:被告人盗掘唐代吐蕃墓葬,严重损毁古墓葬本体结构及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人民法院在依法严惩犯罪的同时,贯彻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全面追究各被告人的责任,并判明将在案文物全部移交文物行政部门,积极推进文物与环境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案例十: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民委员会、东埔村民委员会诉奥斯卡·凡·奥沃雷姆等物权保护纠纷案是民间通过国内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针对1995年被盗后流失海外的“章公祖师”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持有该文物的外籍人员向文物所有人返还原物,在探索涉外文物司法裁判规则、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这15件典型案例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案件类型,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全方位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的实践成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