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文化之美,树文化自信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掇菁撷华”实践队于1月9日至1月15日走进日照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社会实践队成员所在地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两创” 实践。实践队通过线上开会、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动文化自强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蕴含着“为政以德、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政思想,“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的道德修养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价值取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念。这些思想理念是我们的精神瑰宝,不仅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时代价值,更需要不断地阐释研究与传承发展。
在实践调查中,我惊叹于一件件跨越时空的展品,更惊叹于他们背后的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民族复兴也是无法摆脱传统文化滋养的。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似乎在努力学习他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渐渐忽略了我国那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意识到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在调查中实践队成员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够,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如今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保护与传承。在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一)技术困境:数字落差下传承人与新时代脱节之难。(二)认同困境:网感缺失与创意力不足下的情感撕裂。(三)异化困境:眼球效应下的流量竞技与模式化生产之忧。
在此情况下就要积极探寻非遗传承路径,寻找非遗的数字化进程。实践队成员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症下药:(一)视频化助推非遗语态变革,收揽青年群体。(二)AI 智能激发非遗创新活力,拓宽传承边界。(三)VR 技术重塑非遗呈现样态,激活传受共鸣。(四)区块链赋能非遗产权保护,保障价值留存。
作为时代大学生,我也是文化传承人的一员。我愿意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会积极参与各种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活动,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的价值和魅力。我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定能够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古色魅力永不消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发展,以创新思维挖掘传统文化,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文化,带着传统文化走到舞台中央,以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通讯员 姜娈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0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