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社会实践的号召,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寒假不冬眠”实践队以当地政府对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保护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一声声吆喝:“达趟,达趟,吗去达趟。”队友们的目光被大爷吸引而去,原来大爷吆喝的正是那莱州特色小吃——“麻渠大糖”。麻渠大糖是莱州传统的糖果,因为产在莱州市平里店镇麻渠村而得名。大糖是用麦芽和玉米发酵而成的糖汁制作的,从麦芽的发酵到最后成糖,这前后需要作头、二把刀、捧头、拔糖、搓挺、上气、上芝麻、拉盘子、撑圆、凉糖等十几道工序,每人各守一摊,各负其责。据史料考证,麻渠大糖最早出现在500年前,代代相传,是麻渠人冬闲时节主要的生活来源,更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根据大爷的描述,寒假不冬眠队友们了解到,麻渠大糖做法是先将小麦生出3-4公分的嫩芽,用石碾轧碎,放在米粥中搅匀,经过沉淀过滤其汁液,再放到一口直径近两米的大锅里用木锨翻转着糖汁进行煎熬,浓缩成糖稀,由稀到稠,由浅到白,这叫做“炒糖”,要四、五个人炒,下面要有一个烧火的。炒糖可是个力气活,灶上烧火的,上面炒糖的,需要相互配合。这样制作成直径为1-2公分的空心管,40公分左右切成一段,粘上芝麻,将糖管的两头拧在一起,迅速的关进冷房作低温处理,为了防止表面发粘,再薄薄洒上一层食用滑石粉,营养丰富,酥脆松软,十分可口。麻渠大糖口感酥软松脆,麦芽糖的醇香和芝麻粒的油香混合在一起,风味独特,深受老人和孩子的欢迎,在莱州特别是城北一带销路很广。

但是,队友们发现近年来,麻渠大糖因种种原因逐渐被替代,曾经盛产“大糖”的麻渠村,目前只有三家家庭小作坊勉强维持生产,这个曾经是莱州几代人儿时的甜蜜回忆,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留住每个莱州人心中的乡愁,使麻渠大糖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通过走访调研作坊经营者和村委委员发现,麻渠大糖近年来在生产工艺、经营理念、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我们集思广益努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贡献我们的智慧,也想相关人员反映,希望能让这老手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7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志愿服务进徐家儿童折纸欢乐多——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活动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徜徉数学海洋激发创新思维——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趣味数学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用五彩画笔让想象迸发——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简笔画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迎徐家朝阳,谱安全序章——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之“安全教育课”2021年7月14日上午9点50分,伴随着自信……
蔡明希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3日上午7点30分,“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搬运所需物资和行李,准备前往相隔500公里以外的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
杨嘉丽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3日早上7:3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前往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过……
陈子月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志愿服务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前……
何嘉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6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再次走进徐家中心小学的课堂,为孩子们带来自然科学课,希望能增强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对……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