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垃圾分类之微光,灼耀中华绿水青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了七个方面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其中,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成效明显,全国共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试先行、示范引导,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各地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不一,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常识不足,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一意实践队以分类整合的形式于2024年1月8日在团队成员所在地市分别展开实地调查研究,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深入探究了垃圾分类在各地市的普及程度、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同时团队各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
回首过往,明确目标,分析问题
曾几何时,由于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等,“垃圾成堆”“垃圾乱扔”饱受群众诟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实上并不小,关乎“国之大者”。益心一意实践队深入分析各地市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前端、中端、后端三类问题。从前端看,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千企万岗,垃圾能否便利分类,投放成本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一“新时尚”能否在投放主体中长久养成。从中端看,社区如何合理实施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如何借助技术升级等手段解决“邻避问题”等,考验着基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末端看,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置如何做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更是包含诸多环节、涉及诸多部门,需要不同方面整体协调、统筹推进,这对打破城市治理的部门壁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益心一意社会实践队深入社区基层,亲身实践,推动垃圾分类深入发展。
实地践行,见微知著,总结规律
由于垃圾分类在实际过程中涉及环节多、推进要求高、成效评价实,“关键小事往往也是”关键难事“。正因如此,解决好这一类”小事“”难事“,是突破各类系统性难题的重要抓手。如何正确看待垃圾类的”小大之辩“,益心一意实践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团队成员自行前往当地家乡附近的学校及其周边地区以垃圾清理、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和科普宣教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志愿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发现垃圾分类的便利性是影响居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实践队成员通过村委会、居委会等政党单位,积极与党员干部沟通交流,并提出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更精准,吸引更多人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的持续性发展。
推进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着眼长远,绵绵用力,持续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益心一意实践队总结出: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各地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不一样,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差异,要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统筹运用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奖惩结合等手段,推动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已有成果,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加强全链条管理,我们一定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图为益心一意实践队成员进行垃圾分类活动。通讯员陈春宏 供图
图为益心一意实践队成员进行垃圾分类活动。通讯员陈春宏供图
图为益心一意社会实践队成员合照。通讯员陈春宏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1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