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润鑫、张岩冰)为切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在实地社会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寻文化根脉,铸牢文化自信,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组成员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非遗传承,寻脉凤阳”为主题共同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开展社会实践,探寻凤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命脉。让我们跟着非遗传承小分队的脚步,走进凤阳县凤阳博物馆,寻访凤阳非遗传承人,探寻身边的非遗传承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同时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登钟、鼓楼,回首明皇都百年辉煌场景,感受凤阳民居独特的文化魅力,弘扬时代精神。
华月中天一凤过——参观凤阳县博物馆体悟凤画之美
1月7日上午,实践队成员们首站探访凤阳县博物馆,这里聚集了凤阳县大多非遗文化,其中凤画最为显目。历史上,凤阳凤画最鼎盛的时代莫过于明清时期,亲友之间、商贾之间,乃至意大利的传教士等都将凤画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凤画有三种,即彩凤、素凤、墨凤,虽然用色属于“大红大绿”的民间年画系列,但是细看之下的凤画,每个纹路、每个局部都承载着深远寓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凤凰嘴巴下面的山羊须,源于‘羊羔跪乳’典故,这山羊须其实就象征着中国的孝道文化”,凤阳凤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唐勤智老师向团队采访人介绍到。并说到:龟背有长寿的寓意,“仁”字纹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等。团队成员们深刻了解到绵远悠久的凤阳文化历史,感受到凤画风格之长的鲜明特色,更敬佩于凤阳先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但是如今的凤画却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因为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如何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向全中国,让全国人民看到“凤画之美”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唐老师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传承做法。
中天而立之都城——登钟、鼓楼回首故都辉煌
1月7日下午,团队成员一起去了云霁街的火巷子,游览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鼓楼——明中都鼓楼。“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追忆了当时明中都的盛况。皇城墙体及建筑构件镶嵌白玉石雕及砖雕,刻工精细,形象优美生动,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清朝乾隆时期,这一地段曾为最繁华的地方,“谯楼归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如今,凤阳明中都鼓楼不仅是凤阳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了解明朝历史和朱元璋传奇一生的绝佳去处。
随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沿着广场的道路参观了钟楼、历史文化墙等景点。钟楼广场位于凤阳县县城中心,是凤阳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钟楼前,胡老师详细讲解了钟楼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钟楼在古代是警朝夕的报时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毁于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直到201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有的夯土台基上重新修建钟楼,土建和布展共投资约1.4亿元,楼宇在2018年初修建完成,布展在2021年8月完成,整个广场是以钟楼为中心,能同时容纳一万多人,可满足大型的室外演出活动”。通过老师的详细介绍和同学间相互交流与参观,我们深刻了解了凤阳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更应扎根中国大地探寻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不忘初心方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到了雅俗共赏,烽火绝伦的凤画,更从中学习到了优良的家风家训。学习并了解这项非遗传统文化,使得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生活,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因为凤画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美,和谐,也因为凤画感受到了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家风家训良好的传承。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凤阳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凤阳人群体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爱国爱乡的情怀。队员们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新的起点,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道路上继续谱写新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1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