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7号电(通讯员王悦宁)时光奔腾不息,岁月的齿轮转动不停,一直留在记忆长河熠熠生辉的只有经久不衰的璀璨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非遗传承使命是每一代青年人的时代考题,为了更好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与传承非遗文化,强化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夯实文化根基,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工作,2024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苯锌向前队实践队员在烟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行调研,并拜访了剪纸非遗传承人梁巧艳老师进行学习。
在前期准备工作时,实践队员先是从网上搜集有关剪纸文化的资料,经过整理制作出一份线上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剪纸非遗项目是否被人熟知以及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深入了解有关剪纸的相关信息,实践队员在网上投放大量问卷,积极组织同学、老师以及更多群众真实填写问卷。问卷投放数日后实践队员将上百份问卷收集起来,通过数据分析和比例对比等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一份调研报告。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剪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接近95%的被调查者均知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但对于剪纸的传承意识较弱,且大多数人不具备剪纸技艺,这也为实践同学提供了实践方向。对此,实践队员准备通过剪纸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故事吸引大众目光,以及利用各式剪纸的魅力打破传统意义的局限,传播剪纸文化。
实践队员在与剪纸传承人梁巧艳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老师和剪纸之间的故事,梁老师讲述自己小时候出生在大山脚下,由于奶奶是剪纸技艺者,小时候的快乐大都来自于和奶奶一起学习剪纸。在农闲时节梁巧艳老师的奶奶给她讲剪纸的故事也给了她剪纸的启蒙,加上梁巧艳老师对剪纸式样的敏感与喜爱,这促成了她长大之后成为剪纸非遗传承人。梁巧艳老师补充说是从小剪纸文化的熏陶让他收获了很多传统美德和内涵的修养。当实践队队员问到梁巧艳老师对于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怎样的情感和看法,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剪纸对我也是培根浴魂的存在。在我看来剪纸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技艺,另一部分是创作。现在人们好像以为熟能生巧就能做一个好的剪纸传承人,其实不然,创作对于剪纸是很重要的,往往一个作品承载的是创作者投注的情感和想法。古时候的剪纸是劳动人民的结晶,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剪纸往往会借物寓意。而现在的剪纸能表现出对日益美好的生活的满足之情等,时代在进步,剪纸文化也在进行意义上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
对于剪纸文化,梁巧艳老师反复提到了创新的字眼,这不难与传承联系在一起,实践队员问到她怎样看待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与剪纸传承发扬之间的关系,梁巧艳提到刚接到实践团的邀约感到十分欣慰,“后继有人”这个词一下就蹦到她的脑海中,现在的剪纸传承人大多是年龄稍长、文化水平没有那么高的群体,在剪纸的呈现中他们或许很在行,但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不仅仅需要呈现,还需要与时俱进的描述,而在这方面,他们急需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来填补这份空缺,需要他们用当前年轻人的方式来宣传,从而帮助剪纸长远的走下去。
图为梁巧艳老师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悦宁 供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梁老师主动提出带队员参观学习她的剪纸作品。从她的作品可以看出,剪纸并非是单一的窗花或者是字体,它的形式复杂多样,是把画搬进纸里,在纸上镂空作画。梁巧艳老师讲解说任何一项文化都要学会与时俱进,剪纸也不例外,她作为一个剪纸传承人,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新鲜事物就会想用剪纸呈现出来,不断丰富剪纸的内涵,这也启示着当代人要注重发现生活。实践队员还在梁巧艳的讲述中了解到剪纸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像是镂空挂件、剪纸拼图、宣传画等,许多带有镂空元素的衣服、灯饰等也属于剪纸,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为实践队员在梁巧艳工作室看到的剪纸类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悦宁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7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