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至8月1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社的十四位社员走访南京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基于慢性病管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7月12日上午8时30分,十四位社员于学校集合完毕。经过活动前期的多次会议讨论,以及社长专门为社员进行的模拟采访演练,所有实践成员确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本次暑期调查活动随后正式开始。
本次调查活动计划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并以新闻报道中明确提出已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社区为主要调查区域。于是社员走访了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等区的主要社区,面向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根据有关信息,我们最终选择于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建邺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中心,有针对性地向医生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
居民:家庭医生对慢性病肯定有帮助,但我不想签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长,成为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也催促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小觑;而家庭医生制度的出现也是必然趋势。结合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从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制度的角度出发,调查慢性病患者的生活状况,从而研究家庭医生制度制度对其的影响。
故在社区调查中,需以社区居民中的慢性病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期间共采集到159余份有效样本信息。据统计分析,所调查人群中,近90%的居民表示所患慢性病对生活影响不大,且通过服用每月一次在定点医院取回的药即可维持病情。此外,调查的人群中40%左右的居民没有听说过家庭医生制度,而有近30%的居民仅仅只是听说过而已,这一情况与许多新闻报道中的描述有很大落差。在调研成员向采访居民进一步介绍家庭医生之后,大多数居民认为此制度对慢性病控制必然存在一定的好处。然而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有不同看法的居民,他们认为这一制度是不实际的“形式工程”;另外,也还有不少老人表示,每月自己去医院拿药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而体检社区会定时安排,故而他们觉得不需要再签家庭医生。
医生:我们不是不管,只是不可能方方面面的“管”
在我社成员走访社区医生时,发现大家从相关资料及新闻中了解到的“家庭医生”与社区医生口中的存在有一定差别,例如有居民反应曾拨打家庭医生电话,但并没有医生上门的情况。“所谓的家庭医生绝不代表医生是随叫随到,上门服务的私人医生,按照目前的情况,每家都配一个医生是不可能的。并且,在居民家中一些医务工作是没有条件做到的,就像普通的输液,一旦发生问题,很可能来不及抢救。作为医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必须要保证医疗的安全性。这些都是需要媒体宣传的,人们必须要了解的。”铁心桥社区的赵医生如是说。而幕府山社区的陈医生也表示,家庭医生希望居民能够理解为什么签约,签约对他们有什么帮助。家庭医生所谓的“管”是签约、建档、定期随访,保证签约居民的家庭医生更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但事事都管还是不可能的。
对于家庭医生的发展,陈医生还表示“家庭医生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如果医生的诊断水平足够好,则70%的疾病不需要再去大医院诊治”。正如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普遍居民都表示家庭医生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居民是否选择与其签约或续约。除此之外,目前家庭医生的资源远不足以满足签约居民的需求,这在一方面大大限制了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慢性病乃至其他特殊人群的病情控制则会难以取得较大进步。
呼吁:政府以及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制度本身
在我社社员探访建邺区卫计局时,班科长向大家说明“目前南京市家庭医生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我社社员在不同卫生中心了解到的收费情况存在差异。对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班科长同几位社区医生一样认为要加大宣传,媒体和社区都积极参与进来,宣传的同时还要注意概念的解释到位,这样居民才会更容易接受制度,更多的参与进来。另外,她还提出了不少具有实际性的看法,例如,拉大医保支付差别,引进更多的专家、人才进入社区等。
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与希望
回顾整个调查过程,家庭医生的存在对慢性病的控制确实存在不少的惠民之处,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落实也的确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然而在走访过程中,我社社员不仅发现现有部分关于家庭医生的信息存在不全甚至夸大的情况,还发现一些家庭医生的办公室长期处于空置的状态。虽然政府相关机构对家庭医生的关注度较高,但普通民众对于家庭医生的认识尤其是对其概念还存在着误解。
此次的暑期调查活动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天气的炎热、部分居民和相关机构的误解,都是大家调查路上的阻碍。社长带领社员,坚持秉着一颗求真的心,以谦逊有礼的态度,最终在一些热心的调研对象的帮助下完成了访谈。实践活动已结束,而此次参与活动的社员无疑都得到了成长。我们相信大家坚持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在将莘莘学子的热忱贡献给社会。
我们依然记得在访谈最后,铁心桥社区的赵医生说:“我不能说我们医院做的有多好,最起码我们相对来说,做的还是比较实的,我们希望我们既然做这件事,就能一步一步做踏实”,幕府山社区的陈医生则说:“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工资补贴其实无所谓了,我们就是为了让居民到我们这里来看病方便,看病不贵。但是好多居民不理解,不信任,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我们相信,他们的坚守也是我们的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3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