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武大学子实践心得(一):慎终追远的现代化进路

来源:武汉大学法学院 作者:韦江睿等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对殡葬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长期殡葬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地区进行的土葬活动存在诸多弊端,亟需进行改革。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其核心要义为禁止乱埋乱葬,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改革愚昧落后的办丧习俗,推进乡村振兴建设。2023年暑期,来武汉大学法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多个单位的13位同学组成实践队,旨在深入全国全多地,考察乡村殡葬改革实施现状,探求乡村殡葬改革在乡村社会与村民心理中的真实面貌,探寻合理有效的基层乡村殡葬改革路径,实践过程使同学们收获颇丰,其中,多位成员以文字形式分享了其内心感受,在此以多个主题进行总结与整理,以更直观地展示实践成果。

心得之一:温和的现代化进程

殡葬改革作为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基层乡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暑假期间进行的乡村殡葬改革实践,不仅给我一个走近中国乡土、探寻乡村真实面貌的过程,同时也让我关注到殡葬这一平时大家不愿多谈的领域。

通过一些交流与访谈,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殡葬风俗在乡村中得以代代相传的原因。在村民的话语中,他们将殡葬风俗作为陪伴死者的一程,亲朋之间的联系并未因生命的消逝而断绝,长期的感情通过殡葬仪式与风俗在时间中得以延续。因此,殡葬改革在乡村基层的受阻,不仅是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民众们对于改革的接受程度,以温和、民主与富有人文关怀的形式将改革潜移默化地在乡村中推行下去。

诚然,在理解村民们对传统坚持的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推行殡葬改革的必要性所在。下到乡村,墓葬大多分布在居民区中或其边缘,通常在道路两旁、果园或农田之间,有些还会将逝者葬于自家的庭前院后,长期采用的土葬方式不仅占用土地,也不利于乡村的整洁美观与整体规划。葬礼的举行也是一大难题,其通常需要村中诸多家庭的参与,持续时间为三天左右,据村民所说,一场葬礼的花费在5-7万元不等,对于普通的村民而言并非小数,成为了他们一大经济压力的来源。因此,殡葬改革在乡村的推行是利大于弊、势在必行的。

综观过往的殡葬改革实践,结合此次下乡实践的内容,我充分地认识到:通过民主协商、村规民约等方式,探索温和、可接受地殡葬改革道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殡葬改革乃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

心得之二:以人为本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殡葬业发展迅猛,殡葬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本次去往居民家中对居民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殡葬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许多的实践心得。

首先,殡葬改革强调以人为本。过去,殡葬工作往往是按照传统规定和习俗进行,忽视了不同家庭和个体的需求和意愿。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殡葬改革提倡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通过了解逝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更贴心、贴身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尊重。我们应该注重倾听,尊重和保护逝者家属的权益,以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其次,殡葬改革强调科技的应用。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殡葬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引进先进的殡葬设施和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线上预约、线下服务一体化,让逝者家属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实践中,我们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再次,殡葬改革强调绿色环保。传统的殡葬方式往往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和破坏。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殡葬业也在积极寻求环境友好型的解决方案。例如,推广火化替代土葬,使用生态墓地建设,引入节水、节能的技术装备等。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为建设绿色殡葬产业贡献力量。最后,殡葬改革强调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每个人的情感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殡葬文化面临着逐渐流失的风险。殡葬改革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同时,不忘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殡葬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传统礼仪培训,提高员工对传统殡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进人们对殡葬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总而言之,在殡葬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应用、倡导绿色环保、加强文化传承。这些是我在本次采访实践中逐渐体会到的心得。我相信,在殡葬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能够继续超越自我,不断推进殡葬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心得之三:基层治理的重视

凉水井村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辖区内,距离市中心仅20公里左右。据实地走访,该村殡葬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建有一火葬场与一公墓。经询问村干部,该村火葬与土葬的殡葬方式并存,但大多倾向于火葬,且火葬场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同时,每年都有出台殡葬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上难拨款、干部缺乏积极性。

调查结束后,我在遂宁市民政网站上查询了有关的殡葬改革政策,发现遂宁市政府每年的年度规划中都有关于殡改的计划,包括划分火葬土葬区,实施火葬优惠、补偿措施。但对于涼水井村这样一个离城区仅二十公里的村子,政策的落实力度却并不大,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另外,当地干部的积极性不高,是由于没有设置专管殡葬改革的干部人员,无法归责。虽然说殡葬改革是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的重要一环,但相比之下,农村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经济问题,农民更急切地盼望收入提高、积蓄增加,所以村干部治理的中心也会有偏重。如何提高殡改政策落实力度与积极性,我认为是凉水井村突破瓶颈的重要任务。

总结: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现代化,既要在中西对比、先进与落后对比的语境下进行,也需要综合考虑现有的民情与社会现状。我国乡村殡葬改革不失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缩影,其不仅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细致入微的基层工作。同时,现代化是社会与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完全以结果导向进行工作,而是应当思考,在兼顾效率的同时,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中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增强。这是殡葬改革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2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传承红色记忆,践悟信仰力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要求,通过实践性、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理想信念,7月26日下午,望道实践队走进《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寻访百年党史,践悟真理力量。《共产党宣言》纪念馆位于山东省…
青春三下乡,助力乡村普法运动
大家在认真观看普法宣传片,积极学习法学基础知识图片摄/王睿大家在认真听江西财经大学下乡小分队成员讲解法学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法律,方便保护自身利益图片摄/王睿普法活动结束后,小分队成员与普…
沐校史正气风学,扬石大真理力量
7月27日上午,望道实践队走进校史馆,共同回顾学校发展历程与成就,了解石大与《共产党宣言》的深厚渊源,深刻体味石大的优良传统文化与光荣革命精神。2023年3月29日,中共党史、石油高等教育史和中国石油大学…
武大学子实践心得(二):殡葬的情感细节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对殡葬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长期殡葬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地区进行的土葬活动存在诸多弊端,亟需进行改革。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其核心要义为禁止乱埋乱葬…
迈入山水桥城:探寻水资源监测的奥秘
7月4日,黔程归来•源来如此实践队来到了山水桥城——都匀,都匀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其省州市各级管控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比例保持100%,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
望道实践队赴刘集后村等地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在学习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7月26日至27日,望道实践队先后赴中共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馆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寻访…
武大学子实践总结:乡村殡葬改革实貌一探
殡葬风俗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全国殡葬改革的进度也不尽相同,武汉大学我国乡村殡葬改革现状考察实践队选取多个地区、单位开展活动,尤其是深入新疆、四川、广东等十余个省份的农村地区,对村干部、基层…
我们为了什么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深刻而令人震撼的文学作品。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深刻地探讨了生死、家庭、坚韧和希望的主题。在小说中,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无尽的苦难,他失去了亲人,经历了战争、饥荒和痛苦…
以术业之专攻,让外语共“童”成长
6月27日,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外绽青春,语你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章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以培养校学生的外语兴趣为目的,分别在一年级和五年级开展了一次外语宣讲。团队…
物以类聚,绿满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