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历史与发展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于6月29日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石门山镇大庙村进行有关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通过文字,录音,拍照,录像等方式,详细地记录了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们乘坐公交到达了石门山镇大庙村的村头,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石匾,彰显了整个村子的建筑风格。深度走访整个村庄,了解了整个村庄的大体布局。走进大庙村内部,才发现其背后深深蕴藏着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我们通过上网搜寻资料并采访当地村民,了解到大庙村的悠久历史。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大庙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源 供图
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庙窑址因所在村庄和历史文化内涵得名、大庙窑址占地面积0.6公顷,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采集标本有半和瓷片、支钉等器物,村民在此捡到过不少支钉,经考证为隋唐时期密址。我们在现场感受了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聆听当地村民讲述过去的故事和风土人情。
大庙村不仅注重历史文化的发展,并且开办有图书室——农家书屋。2012年,石门山镇在行政村启动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工作。2015年,落实曲阜市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政策,各行政村均建立农家书屋,总藏书量4万余册。2020年,石门山镇单位图书室及农家书屋藏书量增至18万余册,其中镇中学“民建图书室”藏书10万余册。
通过与村民和村委会负责人交流,我们了解到它独特的大庙文艺剧团。 2013年,大庙村组建村文艺演出队伍,投资数万元购置二胡、锣、鼓、叉等器材。文艺演出队伍以自编自演快板、说书类节目为主,以党的富民政策、身边的好人好事、所见所闻为题材。表现了当地村民歌颂正义,追求和平的心愿,共同祈求世界大同,社会和谐,家庭美满幸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大庙村当地村民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源 供图
当地负责人还向我们展示了农业生产工具——石磙,让我们了解它是如何使用的,并且亲身体验,最后我们学到了如何将谷物磨制成粉状。石磙,完全石质结构,一头大,一头小,两头都留有凹槽,用于挂扣磙架,打场的时候,石磙的大头处于外围,小头随大头旋转,首尾呼应,配合默契。石磙会在牲口的牵引下,顺着场地一圈圈奔跑,把粮食从秸秆上碾压和分离出来。石磙是昔日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工具,尽管它已经退出农耕历史舞台,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它那脚踏实地的火热干劲、无声无息的奉献精神、不惧寒霜酷暑的顽强意志,都折射出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解放军退役军人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源 供图
我们还拜访了当地解放军退役军人,静静聆听他们讲述村落的过去的故事和遗留的文化,并且礼貌地和当地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村落现在的进步和关于未来的战略发展。
通过参与本次实践活动,与村委会负责人和村民的深切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大庙村的热爱和对家的坚守。我们还学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保护村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下去。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更迭,无论快慢,从未停下脚步,一路走到今天,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都融入在那一卷卷古文宗卷,那一座座老旧古刹中,那些星光璀璨的诗词歌赋,平平仄仄间到处的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精华,都是留给后人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正当下的我们,必须守好先辈留下的这些无价之宝,传承着我们优秀的文化,树立起我们民族的自信。
(通讯员 马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7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