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的伟大号召,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红萌实践队荣蒙邀至旬邑县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悉心拜访并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在这庄严而崇高的场所,我们怀着无尽的敬意,追溯先烈英勇的足迹,心怀敬仰之情,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1935年11月,中共中央调整陕甘苏区行政区划,将其划分为陕北、陕甘两省,设立关中、神府、三边三个特区。其中,关中特区是关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是无数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1937年2月,中共关中特区机关由淳化县桃渠塬移驻新正县马家堡村。10月,中共关中特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选举成立了中共关中分区委员会,由习仲勋任书记。
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反共倾向明显增长。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以此会议为标志,国民党统治集团对抗日的态度日趋消极,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日益增强,进而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在此背景下,关中分区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南端,与国民党统治区域接壤,具备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东临咸阳榆林大道,西控西安兰州公路,向南可抵达陇海铁路,这样的位置优势使得关中成为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在关中分区,由于地理接壤的关系,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于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影响力视为威胁。因此,他们采取了限制和打压的策略,加强对人民抗日运动的控制,并制造摩擦事件。这些摩擦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抗日力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的加剧。尽管国民党统治集团持续加强对抗共力度,然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并未被动接受,他们始终坚定地支持抗日斗争,并在反摩擦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韧精神。这段时期的关中分区成为了陕甘宁边区顽强抗争的前线,为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种背景下,关中分区的抗日斗争成为了历史的一页。这段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和国内敌对势力压迫时的坚持与抵抗精神,同时也见证了陕甘宁边区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这些历史的记忆铭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提醒着我们当珍惜和坚守民族的独立与尊严。
参观革命旧址,我们感触颇深:马家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奋斗的历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我们踏寻先辈足迹,感受革命精神。在旬邑县马家堡关中特区革命旧址,我们认真聆听关中特区革命历程,瞻仰革命时期珍贵的资料和实物,从那些陈列着历史瞬间的展品中,我们看到了伟人们的智慧和胆识。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个个壮丽的革命篇章,为民族解放的华彩乐章奏响了最响亮的乐音。追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关中特区战斗和工作的峥嵘岁月,循着这些英雄们的足迹,我们深切地体味到了为了信仰而奋斗的力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了解到马家堡关中特区在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伟大贡献。
在此次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实践队的每位成员都深深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深刻影响。这些传承自先辈们的崇高信仰犹如一股磅礴之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灵,激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光芒。马家堡红色教育基地是我们触摸历史的窗口,它向我们展示了无数英勇烈士的背影,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甘愿舍身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深知,新时代需要新的力量,需要我们这些有志青年扛起历史的责任,投身于民族复兴的浩荡大潮之中。我们决心要以红色为底色,把新时代的理想和信念铭刻在心,以勇往直前的姿态,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