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白水人,踏进那扇神圣的庙门,瞻仰古庙的威仪,聆听古柏的诉说。但每次的拜谒都有不同的感触,每一次踏进千秋仓颉庙,都会汲取力量,洗涤灵魂。走进仓颉庙,有两座戏楼并排而立,名为东戏楼与西戏楼。两座戏楼同处一所庙宇在全国独此一家。传说这是为了便于仓颉观戏而特别修建的。据史书记载,仓颉“龙颜四目”,四个眼睛,四支眉毛,两只眼睛看东戏楼,两只眼睛看西戏楼。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仓颉后裔们对圣人的虔拜之心。又有一说,东西戏楼同台竞技,观众立于戏台前,哪家戏班唱得好,观众就将赏钱抛给哪边,到最后,看哪家戏班的赏钱多,就是哪家获胜。公平,公正,不偏私,胜者扬其名,败者励精图治,来年再战。
在仓颉庙的前厅中,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多块石碑,居于正中的是“仓颉鸟迹书碑”。这通碑石上刻有仓颉首创的二十八象形文字:“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淳化阁帖》译文)。这二十八字不仅仅是最早的象形文字,更是一篇记录炎黄大战蚩尤而获全胜的历史散文。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立足本职,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史官的职责,创文记史,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蛮荒。“论功不在炎黄下,称圣当于孔孟先”,黄帝为了嘉奖仓颉的丰功伟绩,赐其仓姓,谕为“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但仓颉自认为一介草民,黄帝赐姓又不可不受,于是提笔在黄帝赐姓上书一“艹”头,终其一生以草民自居。
走在仓颉庙的报厅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知足常乐”图。该图位于报厅的西墙上,其实,与之相对的东墙面也有一副壁画,名为“自食其力”图。该图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渔樵耕读各尽所能,自食其力。东,日升之方位,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气蓬勃正是奋斗之时,如此大好时光岂可辜负,于是,渔民钓其乐,樵夫觅林间,耕者乐其田,读者品其味。渔樵耕读各得其所,各尽其才,自食其力,不负时光,用奋斗来换取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与“自食其力”图相对的就是“知足常乐” 图。“知足常乐”图绘于报厅西壁。西,日落之方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与东面的自立、奋进不同,年轻时奋发图强,待到日曝西山,就要及时止欲,知足之足常足长乐,“知足常乐”图中共绘有五个人,坐轿的、骑马的、骑驴的、推车的、跛脚行路的。此五人人生际遇各不相同,通过年轻时的奋斗,有的身居高位,封官拜相,有的温饱尚且无法自足,还要沦为乞丐,但面对人生的最后归途,回头看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便可颐养天年。
在仓颉庙中,寝殿并不对外开放,但依然吸引领游客来到寝殿前,因为这里有一根蒿木横梁,着实让人称奇。参观了仓颉庙,每一块砖雕、每一个木雕、每一棵古柏、每一个建筑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鹿鹤同春”、“麟凤齐寿”、“麟凤朝福”、“鲤鱼跃龙门”,每一块砖雕都是古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可谓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喜鹊登枝柏”、“柏抱槐”、“二龙戏珠柏”、“不进柏”、“仓颉手植柏”,每一棵古柏不仅见证了千年的时光变迁,岁月更迭,还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古柏枝干虬曲苍劲,黑黑的树身缠满了岁月的皱纹。自信的观念,自立的精神,竞争的意识,谦逊的品质,知足的心态,仓颉庙无处不透出智慧的光芒,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一次朝圣,一次洗礼,沐浴圣光中,心智也被开启,等待下一次仓颉庙带给我新的启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